图文:开创团风“三农”发展新格局 加快建设临港经济示范区——团风县“十二五”成就回顾及“十三五”目标展望 农村新报讯 图为:省林业厅长刘新池(右二)、黄冈市市长陈安丽(左一)、原市委副书记孙璜清(左二)等一行在贾庙乡向奎楼村义务植树。 图为:省粮局张爱国局长(前右三)到团风调研粮食产业化工作,黄冈市副市长王浩鸣(前右四)、团风县委书记刘应文(前右二)陪同调研馥雅食品。 图为:扶贫小额信贷启动仪式现场 图为:黄湖现代农业示范园 图为:绿满农家 图为:小农水工程方高坪镇稻湾拦水堰 图为:团风百容现代渔业示范基地 图为:黄湖移民新区 图为:永信食品生产车间一角
岁月峥嵘,二十载风雨写春秋;沧桑巨变,二十年奋斗铸辉煌。5月18日,团风将迎来建县20周年大庆,举世瞩目。团风的前身是黄冈县,是全国最早设立的县,设县置于隋开皇十八年,即公元598年,到今整整1411年历史。团风人民自古形成了创新创业的精神。这里的人民勤劳置业,伺农善耕,种稻种棉,养鱼捕鱼,家家纺纱织布。自古团风重乡情乡谊,重互济、重伦理、重名声、重义气。一家有困个个帮、一方有难个个援。1996年5月18日建县之后形成的艰苦奋斗创新建业的凝心聚力为新县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团风的产业经济和品牌经济、特色经济已声震湖北远播全国。团风的特色农产品更是如此。团风是湖北省优质荸荠之乡,“团风马蹄”是湖北省内第一个通过国家地理保护标识的农产品品类,并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目录,团风射干、谢河辣椒、团风苦荆茶等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享誉全国,“东坡香米”、农产品荣获中国农博会金奖。
回顾“十二五”,团风经受了复杂多变宏观环境的严峻挑战。五年来,在团风县委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团结拼搏,真抓实干,砥砺前行,抢抓重要机遇,大力实施“三举三进”战略,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较好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开创了团风“三农”发展的新局面,为临港经济示范区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成就辉煌
农村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农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14.92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24.5亿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7.59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10.46亿元。 农业现代化提升到新水平。粮食生产稳步提升。到2015年,全县粮食生产总面积达到28.45千公顷,粮食总产达到13.51万吨。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优质稻、花生、蔬菜、油茶、林果等特色板块基地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新增各类畜禽标准化养殖场125家,其中正大集团30万只蛋鸡示范场项目落户团风加紧建设,特色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0.8万亩。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全县实现土地流转面积7.5万亩,农机耕种收综合作业水平提高到63.8%;全县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家、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5家、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7家,创知名农产品品牌1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79个。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果。全面完成乡镇集镇控制性详规编制,投入大量资金兴修水利工程、治理水土流失、加固长江干堤、实施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维修了一批渠系、泵站和山塘,改造了一批电力、通信网络和基站,形成较为完善的交通网、水利网、电力网和邮政通信网。到2015年,大崎山旅游公路、宋漆线、芦总线、夏上线、徐铁线、夏贺线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动工或建成,全县290个行政村修通了沥青水泥路,农村客运基本实现全覆盖;维修改造142处小型抗旱泵站,改造沟渠600公里,维修山塘150口,为全县粮食稳产增产打下了坚实基础,完成了8.64万农村居民和1.6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投资计划,全县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 农村生态建设开创新局面。坚持生态立县,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不断加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保护。继续开展土地增减挂钩和低丘缓坡改造工作,依法加强建设用地管理,坚决禁止非法用地行为,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全面加强水环境污染治理,金盆、付河、回龙山一库3座水库水质达到Ⅱ类水质标准,牛车河、横河、庙河、回龙山二库4座水库水质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承担全市目标责任考核的水功能水质达标率为100%,水环境质量达标率为100%;先后实施付家河、锥子河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项目,完成治理面积44.42km2,增加蓄水能力147.39万m3,保土能力18.55万T。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全县国土绿化进程空前提速,累计完成造林绿化总面积14.9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末的35%提高到41%,森林蓄积量增长27.9万立方米。 农村社会发展迈出新步伐。农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面改薄”顺利推进,乡镇公办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团风县被国家认定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广电“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全面启动,数字电视信号实现全覆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建改建村级卫生室并开展了“四化”卫生院创建。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扎实推进“平安团风”建设,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农村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三农”工作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农民生活达到新水平。社会救助、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农合参合率均达到100%,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全覆盖。各项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完善,改造或新建了10个乡镇农村福利院。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到2015年底,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为4.21万人,比2010年底减少3.69万人;五年完成扶贫搬迁1250户,实施整村推进90个,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人民生活逐步向小康迈进,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3617元增加到2015年的9428元,年均增长21.68%,涌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2014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黄湖社区党总支书记赵久富等先进人物。
“十三五”再谱新篇
未来五年,团风县在充分利用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开发延长农业产业链的基础上,以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为重点,逐步推进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传统农业改造,加快城郊型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引导传统身份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十三五”期间,实行精准扶贫“1347”战略,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全县7.08万贫困人口提前2年实现脱贫,到2020年精准扶贫成果得到全面巩固,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加快农业特色基地建设。坚持“种植业抓板块、畜牧业抓小区、水产业抓片带”,推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特色产品集中,重点建设以北部山区贾庙、杜皮、但店为主的中药材、花生、油茶、草食动物养殖特色区;以总路咀、团风城郊为主的瓜果、菜、苗木、花卉等农业特色区;以沿江滨湖团风、淋山河、回龙山为主的水产特色区;以团风、马曹庙、淋山河、回龙山、上巴河、方高坪、总路咀为主的优质稻、优质油、荸荠、莲藕、畜牧等特色区。到2020年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6万亩;发展蔬菜种植10万亩、花生10万亩、荸荠5万亩、油茶10万亩、金银花5万亩、药材5万亩、苗木花卉1.5万亩;新建3万只以上蛋鸡标准化养殖小区100个以上、5万只以上养殖小区30个,蛋鸡存笼总量突破1000万只;建立大别山黄牛、肉牛规模养殖小区50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30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5个;水产养殖扩大到12万亩,其中特色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8万亩。重视品牌建设,加速进入武汉市场,形成紧密的市场联系,坐实米袋子、油罐子、菜篮子以及重要副食品基地地位。 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支农投资力度,积极开展大规模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引导农民及其他民间资本增加对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小流域综合治理、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的投资,优化农田灌溉条件,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实行耕地面积的占补平衡,对被占用耕地耕作层实行剥离再利用。增强农业抗旱排涝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保障粮食安全。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治理目标举措。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防止短期掠夺性经营行为对耕地质量的不利影响,保护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业科学研究能力和农业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通过适当的奖补政策,激励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在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业技术扩散、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以及农业生产要素的改进。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构建村级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和动物防疫网络体系。争取农业科技贡献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 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做大做强以东坡粮油、永信食品、馥雅食品为龙头的种植业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以天意养殖、新华扬为龙头的养殖业饲养、饲料加工、销售产业链。培植年产值过亿元的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以上,年产销过5000万元的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以上,其中永信食品、东坡粮油、馥雅食品3家企业争创“国家名牌产品”。大力推动地标产品产业化,围绕方高坪荸荠、谢河辣椒、团风射干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加大基地建设,加快产品开发。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设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基金,培育和壮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引导农产品加工业集中集聚发展,重点抓好1500亩起步区的规划与建设,加快已签约项目的落户和开工,推进马曹庙农产品加工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项目落户奠好基础。争取主要农产品加工率达到70%,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之比达到1:1.5以上。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个十百千”工程,除贾庙乡、杜皮乡外,每个乡镇规划建设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重点建设黄湖、白鹤林现代农业示范园,努力争创国家级、省级示范园。 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一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等生产经营形式,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帮助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规范运行。培养一批具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科技意识的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农民企业家和私营企业主等农村 “经济能人”。从融资、财政、用地、涉农税收、农业保险等方面对农产品加工型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建立和规范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的准入制度,积极引进工商资本下乡。二是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鼓励和引导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好农民来自土地的财产性收入。探索加快土地流转新机制,建立土地流转奖励制度。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健全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三是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积极探索“参股合作”、“价格保护”等多种经营形式的利益联结体,引导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尽快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鲜活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兴办农产品加工业等给予资金补助、贷款贴息。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和多元化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分散农业风险,为农业产业化的稳定发展提供经济支撑。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起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队伍,实现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全覆盖。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执法能力建设,落实好“两法衔接”要求,加强对“三品一标”产品的监管,确保“十三五”时期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通过“双认证”目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开,保证公众参与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知情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工作县级财政预算力度,到“十三五”末,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占县级一般财政预算总额达到1%,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90%,农业投入品市场经营监管、农产品产中监管、蔬菜瓜果产品基地准出等覆盖率达到100%。建立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化合作社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杜绝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故的发生。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以41个“美丽乡村”试点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县290个行政村,用3年时间实现面貌大改观。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着力改造乡镇街道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加大城镇供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以及新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村通三级以上水泥路,组组通四级以上道路,农村饮水安全基本解决,农村清洁能源入户率达到80%以上。水利设施全面完善,病险水库、干支渠、堤坝得到根治,提排水泵站齐全,农村基本农田、产业基地灌溉系数达到85%。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全县290个行政村基本完成村庄整治。全面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每年改造农村住房及危房1000户。探索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工艺和运行模式,启动村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美化、净化村庄环境。按照交通、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推动农民建房和转移就业向中心村集聚,力争到2020年建设宜居村庄50个。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在全县着力打造年集体经济纯收入千万元村2个、百万元村20个、10万元村100个,基本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加快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鼓励城市科技、教育、医疗等面向农民搞好服务,鼓励城市企业投资建设现代农业,鼓励城市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向县城和小城镇转移,鼓励城市商贸、物流、金融、保险、咨询等服务业向农村延伸。 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深入推进“绿满团风”行动,大力实施山区绿化、平原绿化、通道绿化、乡村绿化和门户绿化,着力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和城乡绿色生态网络。积极推进以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为重点的山区绿化,以农田林网、村庄绿化为重点的平原绿化,以县界接壤通道、接壤镇村为重点的门户绿化,以路边、水边、河道为重点的通道绿化,完成回龙至大崎山旅游公路、宋漆公路、重点乡村公路等通道绿化150公里,打造旅游带沿线绿色景观。大力建设绿色示范乡镇、示范村。力争到2020年,全县80%的乡镇达到林业生态示范集镇建设标准。以长江、巴河、举水沿线及两侧区域为重点,实施人工造林6.5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低产林改造3.6万亩,力争每年完成国家和省林业重点工程人工造林2.6万亩以上。以牛车河、付河、回龙一库、二库库区为重点,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维护库区水资源平衡、工程安全及生态安全,建设环库生态防护林带。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县60%以上的湿地得到有效保护。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执法,严格管护森林资源。到2020年林地保有量达到52.56万亩以上,森林保有量达到51.5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6%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220万立方米,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不低于8%,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切实加强水安全保障工作,加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严格落实河湖库长制,继续加强饮用水源水库保护,启动黄草湖港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让湖泊河流休养生息。地表水控断面达Ⅲ类水质比例达到100%,保障城乡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积极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促进畜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继续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有害生物防控项目建设。建立健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加强木本油料林、特色经济林、速生丰产林的病虫害防治,科学应对有害生物的危害。在罗霍洲等水网和江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营造林业血防林3.6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