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科学路径


    第二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发展的差距在基础设施方面特别明显,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必须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改革,大力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破交通、电、能源、水务、环保各自为政的体系,实现统筹规划、统筹衔接,改革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调整财政资金投向重点,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健全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

    第三,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体制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改革。改革劳动就业体制,促进农民就业,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资源市场,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体制和就业培训体系。积极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改善农民工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进一步提高农村的保障水平,加快形成城乡一体,有效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农民工的工伤、医疗、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尽快制订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的办法。

    第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缩小城乡之间的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保障、要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全面提高财政保障的水平,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建立城乡统一,市民与农民平等享受、城市与农村均衡的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和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体制,对外出就业的农民工要逐步实现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住等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在社会管理体制方面要按照城乡社会管理的要求,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促进城乡人口的有序流动,安居乐业。

    涉及到的层面很多,但是还是要突出重点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

    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我是搞区域政策研究和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工作的,借此机会我想简要谈三点看法:

    第一点,河南在济源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具有重要的意义。道理很简单,一方面,中原经济区建设从大的角度来讲是整个国家的事,但是直接的来讲主要是河南的事,以及河南各个地市的事。所以中原经济区的建设需要支撑点,济源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市这个构想,我觉得是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找到了一个重要的支撑点。

    第二点,要推进济源城乡一体化示范,还需要深入研究一些重要的问题。为了把这个试点搞好,真正使它成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甚至在全国的改革发展中都起到示范作用的目的,我们还需要研究一些问题,我初步考虑一下,可以在四个方面做一些深入研究:

    1.一体化与凸显特色的问题,或者说是怎么处理好高度融合与保持特色的关系。一体化是希望在很多重要的方面都保持规则或者协调联动,但是一体化的过程中如果过多强调整齐划一的话,就可能抹煞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特色和优势,所以在这里面有意识地维护比较优势、凸显特色非常重要。我注意到方案有个词叫“高度融合”,这个词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词,但是在实践中怎么用,哪些方面需要融合,哪些方面还应该保持我们应有的特色,特别是农村应有的特色,则非常重要。

    2.研究一体化与保障权利的问题,就是处理好一体统筹和保障权利的关系。农村、农民是处于弱势的方面,所以在推进城乡一体的过程中间要特别重视各个方面,特别是农村、农民和农业应有的权利的保障,这里面核心在于农民应有的权利保障,包括土地的权利、创业就业的权利等等。这里特别强调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推进,注重农民的意愿,不要搞强制,可能得运用一些科学办法进行合理引导。

    3.深化研究一体化和突出重点的问题,也就是处理好全面推进和突出重点的关系。一体化的层面是很多的,从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市场体系一体化再到社会管理,再到环境保护等等,甚至包括产业的安排、整个区域规划等等,实际上即便对于城乡这个具体的题目而言,它所涉及到一体化的层面也是很多的,但是还是要突出重点,什么是重点,我想城乡一体化的重点是不一致,或者说是制度的一体化,而制度一体化中间的核心又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所以我以为在实验示范中间要把城乡协调的规制放在重要位置,把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放在重要位置,特别要探索公共政策服务的均等化,探索在一些重要方面,包括就业、社保等等方面,教育、卫生、医疗、就业、社保等社会事业方面公民享有的同权化,也就是说每一个人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和发展机会,还包括在一些涉及到具体民生的工程建设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水、电、路、气、房等等方面要惠及到全体人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核心 基础设施建设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