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瑜 施维
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有1.7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3%,其中农村老年人口数已经超过1亿。应对“未富先老”的挑战,解决“空巢”老人的实际需要,不仅关系到上亿老年人的幸福,也关系到亿万个家庭的和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努力让城乡老年人都老有所养,幸福安度晚年”。
居家养老:整合社区服务资源
长期以来,“养儿防老”是我国农村地区主要的养老模式,然而随着大量青壮年农民流向城镇,农村家庭规模不断缩小,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山东省东营市蜜蜂研究所所长宋心仿代表建议,尽快出台支持鼓励家庭养老政策措施,制定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和体现优待照顾的医疗保障政策等,从制度上保障农村老年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靠。
“大力提倡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要整合利用社区服务资源。”中国红十字会曲阜医院院长姜健代表认为,政府对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和社区托老机构建设应作出明确规定,新建社区或规划城镇公共设施时,需按一定比例建设托老机构和老年人活动基础设施。
目前,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许多社区服务设施尚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与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及需求越来越不相适应。
宋心仿认为,社区养老服务不能全靠政府投入,应实行社会化。其中,政府投入部分资金,主要用于示范性老年服务项目的建设,同时要通过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兴办老年设施与服务,多渠道吸收社会资金投入。他建议把专业人员服务和志愿者活动结合起来,尝试建立时间储蓄制度,鼓励低龄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护理照料,为自己未来的护理需求进行时间储蓄。
社会养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
“随着老年人人数逐年增多,特别是高龄、失能、独居老人逐渐增多,除了要紧紧依靠家庭和社区养老外,还必须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宋心仿说。
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周学东委员认为,解决老龄化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建立符合各地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养老院,但现状却是总量不足,发展不平衡,一些欠发达的农村地区还没有敬老院,留守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无法保障。
陕西省民政厅厅长曹莉莉代表提供了一组数字:该省有各类养老福利机构1047家(老年公寓148家、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899所),拥有养老服务床位46638张,床位拥有率1.63%。她呼吁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社会养老服务设施的资金投入,逐步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制度。
“国家投入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姜健说。目前,兴办农村养老院的资金还主要靠乡镇财政支持、村统筹和社会捐助,然而乡镇财政资金短缺,就造成了养老机构少、设施不完善、养老服务功能跟不上等诸多问题,使农村养老规模和服务满足不了养老需求。
“养老机构是养老服务体系需要投入资金最大部分。”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灯塔村党委书记刘荣喜代表说,兴建公办养老机构,1张床位的投入平均约为15万元,建议政府应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和政策优惠。
“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吸收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已经是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战略选择。”姜健认为。
曹莉莉建议,对以满足老年人需求为目的的服务行业,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降低准入门槛,在土地划拨、信贷政策、吸引外资、争取捐赠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
刘荣喜希望,政府加大对社会化养老机构的床位补贴力度,加大对配套设施的扶持力度,“比如,水暖电费用应该按民用标准收费”。
新农保全覆盖:需完善制度设计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不少代表、委员认为,,仅仅实现低水平的“全覆盖”还不够,需要加紧完善包括新农保在内的制度设计。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3-15/180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