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经费到位 保障软硬件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委员:

    国家与地方联动保经费到位

    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这一数字着实令人兴奋,我们看到了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教育优先发展,投入必须首当其冲。这是民生首善之举,要下大力气保证教育投入,对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都要有要求。目前,一些省份提出“财政性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例”的目标。在安徽这一要求是达到15%,浙江提出的比例在2011年是19.5%,2012年将达到21%。但这只是一个笼统的总数,其中有多少经费投向基层、投向农村教育,这还需要各地进一步细化、量化,而加大向农村倾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山东省临沂市一小副校长张淑琴代表:

    乡村小学软硬件水平有所提高但还不够

    通过到农村调研,发现农村有许多漂亮的学校。就临沂市兰山区而言,城乡教育的差距在缩小,乡村小学的硬件水平在逐步提高,软件上也不断吸收新生力量。兰山区对合村并校非常谨慎,按照辐射半径2.5公里的要求,坚持“让老师跑,不让学生跑”的原则,采用“多点执教”的方式保证了乡村小学各种课程的开设和教育资源的均衡。

    当然,均衡是相对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村级小学教师年龄偏大,在更新观念和学习培训上有困难;教学仪器还比较少,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农村学校师生比低于城市学校,特别是部分寄宿制学校需配备更多的教师。

    甘肃省东乡县发改局干部马含岚代表:

    学生安全莫忽视

    像农村这些薄弱地方,过去不曾关注甚至忽略的,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给予了重视,给人贴心的温暖。特别是“校车安全”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民生清单”,说明人民有所“呼”,政府有所应。

    在许多偏远山区,孩子们上学路途遥远而险恶,遇到风雪灾害和水土滑坡时,他们的人身安全常常受到威胁。农村孩子上学不容易,怎样想办法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着实令人揪心。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党委书记陈秀兰代表:

    让符合条件的孩子在流入地高考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批转移,并呈家庭化迁移趋势。按现行政策,孩子随父母在居住地读书,但要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因各地教科书不一样,考题也不一样,这让孩子无所适从。如果孩子不随父母居住,留在原籍读书,孩子缺乏监护,易引发各种问题。

    建议不再把户籍作为高考报名的限制条件,高考报名资格可依据学籍和父母常住地双重条件认定。直辖市及省会城市,随父母在常住地读书至高中毕业,有连续四年以上学籍的,可参加居住地的高考和录取;其他中小城市,随父母在常住地读书至高中毕业,有连续三年以上学籍的,可参加居住地的高考和录取;常住地的认定,可依据父母工作和生活所在地连续三年以上,由工作单位和公安部门出具证明;为当地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政策可适当放宽。

    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庞丽娟代表:

    经费要向薄弱地方倾斜

    4%教育经费的支出要保障三个重点:一是保障义务教育均衡,重点投向中西部地区;二是加强农村教育队伍建设,重点用于保障和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等;三是支持和保障农民工培训和农民工子女教育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连续 下大力气 学校师生 义务教育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