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四有”保障工程让后进村强起来


    本报记者 夏树 袁旭 李丽颖

    “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农村安不安,主要看村官”;“基层坚强,事业兴旺,基层不牢,地动山摇”。这些朴素通俗的语言道出了村级党组织的重要地位。为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水平,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山东省沾化县于2010年9月,启动了村级党组织建设“四有”保障工程,即有班子、有场所、有活动、有收入。意在通过这项活动,让后进村强起来。

    转变思路,摸清家底,从“短板”发力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班子不健全、党组织和党员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干群关系紧张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沾化县委负责同志说:“这些‘后进村’、‘短板村’其实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地方基层党建水平,我们改变以往‘重先进,抓典型’的工作思路,转变为‘重后进,抓保障’,从源头上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

    沾化县集中一个月时间对全县438个行政村逐村进行了5次摸排,共确定“四有”保障重点村148个,涉及后进要素373个,其中,班子不健全的村116个,场所需要升级改造的村84个,党组织和党员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村99个,无保障正常运转收入的村74个。

    千名干部挂牌认领后进村,“一村一策”帮扶

    “我们认领帮扶大高镇河东李村,并做到3条:帮助建设村民服务中心,建设资金我们实报实销;提供村办公场所内部设施,并选派精干力量帮助村里开展党建工作;帮助这个渔网专业村开拓渠道对接国内外市场,把渔网产业做大做强,增加村集体收入。”这是沾化县地税局局长成兆胜在“四有”保障实施村挂牌认领帮扶会上,当场作出的承诺。

    为推进“四有”保障工程,沾化县制定了“四有”保障工作不达标村县直部门(单位)挂牌认领方案,把城乡资源嫁接到“四有”保障工程不达标村,形成“千名干部抓保障、千万资金建场所、千张药方解难题、千项承诺惠民生”的“四千”合力。

    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靠村级党组织去贯彻落实,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各类矛盾靠他们去化解。沾化县组织“挂牌帮扶干部”1146名,采取“1+1”、“1+N”、“N+1”主动认领方式,着力建强一个好班子、完善一套好制度、建设一个好阵地、开拓一个好渠道、制定一个好规划,做到整治村完全转化才能销号。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党员群众参政议政的主阵地,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原有村级场所已不能适应群众的要求,升级改造成为群众的迫切愿望。对很多集体收入几乎为“零”的村来说,出资提升改造活动场所非常困难。沾化县提出“县乡财政拨一块、县留成党费拿一块、县直包村部门帮一块、村自筹一块、义务劳动省一块”等方式合力解决。

    “四有”保障工程实施后,县乡干部进村入户走访调研,挖根溯源,寻找制约后进村发展的“症结”,制定帮扶方案,做到“一村一策”、因村施治。泊头镇陈家村原来是个“一年得换好几届村支书”的“乱村”,村内各项工作一度瘫痪。包村工作组找到村班子不稳定这个“顽疾”,对症施治,制定了“化解村内矛盾、培养积极力量”的思路,带动全村群众积极参与村内事务,逐渐理顺了村民情绪,选出了群众满意、党委满意的村“两委”班子。

    为进一步激发党组织和党员活力,沾化县组织开展了党员为民办事“公开承诺”活动,并在泊头镇孟家村先行试点。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党员,按照“支部设岗、党员竞岗、明确责任、公开认领、挂牌上岗”的原则,竞岗定责,挂牌工作,发挥模范作用。从“设岗定责”到“竞岗认责”,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广大农村党员在“四有”保障工程中发生了巨大变化。

    立足长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注入持久动力

    农村发展面临的困难大,矛盾多,基层党建要想取得成效,必须立足长远、常抓不懈,这是沾化县在“四有”保障工程实施之初就思考和谋划的问题。为此,建立完善了《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约谈制度》、《“四有”保障工程验收销号制度》和《村干部激励约束制度》等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四有”保障工程的机制保障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转化 嫁接 强化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