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涿州“大文化”靓市惠民


    刘群辉 王宁 本报记者 郝凌峰

    多年来,河北省涿州市着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进入“十二五”以来,该市更是将“文化靓市”作为主体战略之一,将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硬道理”,大力挖掘历史文化,整合现代文化、塑造城市文化,倾力打造京南文化名城、宜居古城、创意新城和休闲不夜城。

    每年元宵节,涿州市都举办已有上千年历史的花灯节。2001年以“中国·涿州花灯节”形式确定下来,至今已连续举办11届。每年灯会期间至少迎来60万人以上的京津冀等周边地区游客,大大拉动了当地商业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这是该市打造节庆文化品牌助推文化兴市的一个缩影。此外,涿州还依托义和庄乡万亩优质梨果基地打造的“梨花节”也已连续举办四届,不仅成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中的“原生态乡村游”品牌,更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该市三义宫还连续多年自发举办了“楼桑春社文化庙会”,深度挖掘中国“义”文化并推广传播。

    近年来,涿州市坚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模式挖掘保护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和群众贴得更近。

    该市农家书屋建设坚持政府补助、社会资助、集体自助的多渠道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村级办公场所,实现农家书屋“一室多用”。目前已提前完成全市404个村农家书屋建设工作;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正在进行前期部署工作;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先后为280个村配置了投影仪等放映设备,初步形成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化。

    与此同时,涿州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利用和传承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培育高素质的文化队伍,大大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

    “涿州马”鸟笼在京津乃至全国享有盛誉,也带动涿州市义和庄乡鸟笼子制作业兴盛起来。目前,该市已有鸟笼制作户190余户,从业人员420余人,涉及18个村,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被称为“戏苑奇葩”的横岐调,已有400多年历史,是河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市重新组建横岐调剧团,常年走南闯北外出演出。现在全团老、中、青、幼四代人共60余人,每年都要到周边县市演出几十场。

    民间曲艺“十不闲”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涿州积极寻找老艺人,并投入专项资金,进行抢救、挖掘整理。目前,已整理出10个专用剧本,并成立剧团为当地村民免费演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连续 传播 休闲 专项资金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