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平罗县农民进城找幸福


    本报记者 张国凤 通讯员 李欣    

    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农业人口占60%,是一个有20万农民的农业大县,通过推行一整套促进政策,使大批农民告别熟悉的农耕生活,住进向往的高楼,享受城里人的待遇。

    农民户籍购房一把清

    平罗县户籍准入的门槛极低,在县城有住房或经商、就业(签订一年劳动合同)的;夫妻及父母、子女一方投靠的;残疾人、孤寡老人投靠亲属的;本县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等,都可以办理城市户籍。

    平罗县制定了鼓励农民进城购房的系列政策。2011年,全县商品房开发面积就达137.2万平方米,使农民有房可买;同时每年规划建设一个面向进城农民的小户型集中居住小区;对购买90平方米以下住房的进城农民,契税、印花税先征后返;放弃宅基地的进城购房农民,每平方米补助40元、30元、20元不等;利用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对放弃安置的进城农民,农村房屋按1.5倍补偿;符合条件的,纳入经济适用房保障范畴,这些措施,调动了农民进城购房的积极性。在平罗县第二届房展会上,购房群体中农民占1/3还多。灵沙乡胜利村农民马晓梅在平罗县家和春天小区购得了一套面积为80平方米的楼房。享受了各项优惠政策后,按照她目前的家庭收入,既能支付房款,又能满足家庭生活。马晓梅现在在一家商务中心做统计员,丈夫在平罗县工业园区的一家企业打工。自家分得的土地也由村土地信用合作社予以经营,进城后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很多。据了解,2011年,该县2万农民进城生活。

    就业、保田两不误

    就业方面,平罗县鼓励企业抓农民工培训,先后在凌云化工、宝马化工、兴平冶金、大地冶金、沙湖纸业等一批骨干企业开展创业意识和电工、电焊技能培训;同时,以进城农民为重点,在全县各乡镇广泛开展电焊工、电工、家政服务、园林绿化、餐饮服务等工种的培训,并将创业意识培训作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第一堂课”,激发农村经济能人创业,通过农民教育培训,提高了广大进城农民的各方面的素质,使得其拥有一技之长,在进城就业或自主创业方面有了底气。

    在保田方面,农民进城落户的,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在第二轮承包期内不变,宅基地使用权不变,为进城农民保留责任田,享受种粮补贴等惠农政策,使进城农民在土地上的收益不因进城而减少,在走出农村的基础上,在城里再就业就更富。

    政策待遇三平等

    平等一:进城农民自落户之日起,三年内仍执行农村居民的生育政策规定。在农村享受“少生快富”工程政策的独生子女户、纯女户家庭转入城镇户口后,可继续享受奖励扶助政策。

    平等二:进城居民或就业的农村居民,持相关证明即可就近入学,享有与当地学生同等待遇,学校不得加收政策规定之外的任何费用。近5年来平罗县每年增加1所中小学校。白建军是一名进城农民,他说:“学校能无障碍地接纳我们的孩子,也使我们能安心地呆在平罗务工了。”目前,城区初中和小学农民工子女人数已达到3000余名,仅2011年,就有1700多名农村孩子进城上学。

    平等三:进城落户的农村居民,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可自愿享受农村或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城关镇星火村村民马金玉一家五口人全部纳入城镇医疗保险。同以前农村合作医疗相比,报销比例提高不少。老两口还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2011年8月份开始领月工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他感慨地说:“党的政策就是好,过去春种秋收卖了庄稼才有钱花,如今月月领上了工资,我们再也不愁吃穿的问题了。”

    平罗县委、政府推出的农民向市民转变的政策,让农民摆脱了热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的尴尬,让进城的农民拥有了与城里人相同待遇的情况下还享受惠农政策,解决了进城农民的种种困惑与担忧。鼓励农民进城成为平罗县最大的民生工程。平罗县的目标是,到2015年,城镇化率由现在的42%上升到70%以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技能培训 群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