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截至2008年,河南省共争取搬迁资金近13.55亿元,建设搬迁扶贫新村363个,使2.3万户、14万多人搬下了大山,搬迁农户人均年收入由800元增加到1700多元。2008年9月,国务院扶贫办在洛阳市召开了全国搬迁扶贫现场会,总结推广河南省在搬迁扶贫经验。

    “为耕者谋利,为国家粮安,我心甘情愿。”

    许昌县陈曹乡后孙汪村低产田改造是河南省2005年首批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连片开发的土地按照200亩—400亩一个方格、一路两沟四行树,200米左右一眼机井、100米左右一座桥涵,将水、土、田、林、路、机、电等多项措施综合考虑,突出灌溉、排涝、节水、电力、农机工程。政府出钱,农民投资投劳,让陈曹乡21个村的6万亩低产田实现了旱涝保收。

    许昌县农技推广站高级农艺师周秉臣是陈曹乡低产田改造的见证人,从项目开始规划到修路、打井、挖渠他都参与其中。“群众是农业综合开发的最大受益者!2009年,河南省遭遇了60年不遇的冬春连旱,这片地照样丰收。”他不无骄傲地说,“连温家宝总理都两次来这儿考察现代农业。”

    “农业综合开发就是好,开发开发,一开就发!”陈曹乡党委书记杨广松总结说,“吃水不忘打井人,这都是老井带领农开办的同志执行政策不走样,从调研到谋划,再到施工、验收,他一趟趟下乡来督导检查,亲自把关工程质量,才使陈曹的项目当年施工当年见效!”

    2005年初,河南省委、省政府作出集中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增加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清晰、方向明确,具体的规划实施、方案落实、目标量化的重任落到了省农开办井剑国肩上。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决定精神,井剑国立即协调、组织省直相关单位和机关业务处室,三天彻夜加班。认真查资料、核年鉴、细测算,对全省121个农业综合开发县按照粮食年产量在10亿斤以上、商品粮在6亿斤以上、耕地在130万亩以上、中低产田在100万亩以上四项指标排序,提出24个粮食主产县的方案供省政府领导审定决策。时任省长李成玉批示:“此方案很好,24个县体现了真正的核心区,符合一亿人对粮食的内需,更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河南的期待和应有之意!”随即,省政府对方案批复,确定整合70%的农业开发资金,对许昌县、封丘县等24个重点县实行中低产田改造,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

    方案批复后,井剑国更是雷厉风行,带领相关人员18天走遍了24个重点县规划的项目区,实地听取当地党政领导和乡村干部的意见,并组织省直有关部门、农业科研单位和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专家,对24个重点县的规划逐一进行了评估论证,确保了项目区选择的准确性、规划的科学性、设计的合理性。

    2009年,舞阳县北部平原洼地的16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开工,曾经是“夏天水汪汪、秋季不打粮”的泥河洼滞洪区,经过连续3年改造,如今已是土沃粮丰的宝地。“农业综合开发让俺村小麦亩产超千斤,搁过去都不敢想。”北舞渡镇鹿店村党支部书记李银岭说,“当初施工时,老井最关心的是工程质量,他一月能来工地几趟,亲自拿着尺子量道路宽度、量水渠深度,问群众打的井实用不实用。”

    舞阳县农开办主任周瑞峰回忆,去年腊月二十九,老井冒着大雪从方城绕道来工地慰问项目施工队。返回时高速公路因大雪封闭,晚上赶回家已经是年三十凌晨。周瑞峰更想不到的是,井剑国大年初三又跑到荥阳市王村乡和新密市曲梁乡,实地了解项目工程在应急抗旱中的使用情况。

    “这片滞洪区没有综合开发前,周边四个乡镇互相不通路,群众往来要绕行十几里。在综合开发规划过程中,老井带领工程人员科学决策,修出两条贯穿项目区的水泥路,解决了四个乡镇十几万群众的交通难题。”舞阳县姜店乡乡长连彩娥说。

    2005年~2008年,是项目第一轮打造粮食核心产区的目标任务建设的高潮期,井剑国忍着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系上宽厚的钢板腰带,在工程建设的第一线,查质量、看进度,查投资、看标准,帮助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四年投入各类项目资金19.1亿元,建设粮食核心产区高标准农田400万亩,开发改造项目区每亩年增产400斤左右,24个县累计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5亿斤。2008年,24个重点县粮食总产量达到415亿斤,占全省1074亿斤的40.5%,比上年增产23.78亿斤,占全省增产粮食38亿斤的62.6%。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综合开发 粮食 食用菌 核心
上一篇 : 农化资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