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扶贫攻坚——贵州的“第一民生工程”


    本报记者 肖克 张丛 刘久锋

    贵州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新世纪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把扶贫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贵州最大的民生,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359.7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11.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595元,还开展了一系列扶贫开发创新试点,为全国扶贫工作创造了经验。11月29日下午,本报记者专访了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

    记者:这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并对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提出新的要求,你对这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有何感受?

    栗战书: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系统总结了我国扶贫开发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深入分析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对深入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提出新要求。温家宝总理对未来10年全国的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作出动员和部署。召开如此高规格的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加快新10年扶贫攻坚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的重大意义。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是贯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是坚持党的宗旨、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对人类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在全党全社会和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到2010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经下降到2688万,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它进一步印证了一个真理: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凝聚起全国人民的力量;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记者:温家宝总理指出:“贵州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这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象征,贵州是比较落后的地区之一,迅速发展起来,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你对此是如何理解的?

    栗战书: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贵州扶贫开发工作,中央领导同志对贵州扶贫开发寄予了殷切希望。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就对贵州作出了“要继续抓紧抓好扶贫开发,探索扶贫开发的新途径新方式”的重要指示。这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更是明确指出“贵州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这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象征,贵州是比较落后的地区之一,迅速发展起来,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给全省上下极大的鼓舞,更加坚定了我们勇于在落后现状下闯出一条扶贫新路的信心和追比、进位、赶超的决心。我们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扶贫开发作为贵州最大的民生,把扶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举全省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绝不拖全国的后腿。

    记者:目前,贵州扶贫开发处于什么阶段?有什么阶段性特征?

    栗战书:贵州是一个多民族交汇融合的内陆山区省份,是长江和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是革命老区和全国扶贫攻坚的决战区。新世纪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中央部委办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各族群众众志成城、奋力拼搏,共同创造了扶贫开发生机勃勃的新局面,基本结束了农村总体贫困的历史,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359.7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11.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595元,农村贫困面貌明显改变,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贵州和全国其他省区一起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贵州正与全国一道迈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一些指标、增速的提升,是在基数小、层次低的情况下实现的,与中央的要求比,与兄弟省份比,差距还很大。从总体上看,贵州“欠发达”特征仍然突出,人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均处全国靠后位置,小康实现程度落后全国10年左右,扶贫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艰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石漠化 农民人均纯收入 工作重点 产业化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