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


    关于草原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的机构队伍是做好草原工作的基础。要解决国家草原行政管理机构与草原管理职责不匹配的问题。在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要切实加强草原技术推广机构建设,明确公益性定位,落实公益性职能。

    草原生态趋势变化分析与评估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教授  王堃

    关于我国草原生态退化的状况,众说不一,但无论从退化面积比例,还是退化程度来看,我国都是世界上草原退化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草地生产力水平较20世纪50年代平均下降30%~50%。

    随着近几年我国草原工作力度加大,投入增加,制度健全,草原生态的总体形势发生了积极变化,加速恶化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由生态恶化到向好的“拐点”即将到来,但仍呈“点上好转、面上退化,局部改善、总体恶化”态势。因此,草原生态治理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多年研究结果,即使现在停止干扰、气候正常波动,轻、中度受损的草原生态系统初步恢复尚须8~10年,重度退化的草地完全恢复需30~50年时间!

    我国经济发展与草地资源退化之间的关系基本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亦即随着经济发展,草地资源退化在总体上呈现退化程度加重、但退化速率逐渐缓和的趋势,目前尚处于倒“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本研究选取7个重要指标,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及两侧相邻区的506个旗县进行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研究发现从松嫩草原—内蒙古高原东南缘—陕西榆林—甘肃祁连山北侧的农牧交错带出现一条明显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低值区,我们称之为“生态裂谷”,这一重要发现将为该区的生产发展和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中美苜蓿产业比较分析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教授  张英俊

    美国与我国国土面积相近,但由于人口少,劳动力成本高,农业总体趋势向大农场、大规模、高效益生产方向发展;我国因人口多,农业则以小农户生产经营为主。美国视苜蓿为作物,而且是排名第四位的重要作物,目前苜蓿种植面积约820万公顷,其中灌溉苜蓿265万公顷,分布在北部和西部;我国苜蓿种植面积约408万公顷(2010年草业统计),主要分布在东北、黄淮海、华北和西北,与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吻合。2010年美国苜蓿干草产值达到75.2亿美元,苜蓿种子出口值为6456万美元;美国75%以上的苜蓿被奶牛饲用,同时肉牛、马等其它家畜和野生动物也利用大量苜蓿,2009年苜蓿产品用于奶牛、肉牛、羊、家禽等畜牧生产所创造的畜牧业总值达1086亿美元;2010年我国苜蓿产量约为2540万吨,商品草仅为15万吨,产值约2.25亿人民币。2010年我国从美国进口苜蓿占总进口量96%,进口量由2006年210吨迅速攀升到2010年的217600吨,进口价格飚升到360美元/吨。

    我国苜蓿种植面积约是美国的一半,但苜蓿产值却远低于美国。美国苜蓿产业发展成熟,育种技术先进,栽培管理技术配套,质量控制体系健全,推广服务周到,草畜结合紧密,产业一体化程度很高。相比之下,我国苜蓿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苜蓿生产体系尚未建立,缺乏整体规划与生产标准,我国苜蓿生产与家畜生产关联性不够,不论是产业基础,还是发展水平都有较大差距。美国在苜蓿产业的定位、生产规划、科技研发与推广、收割与加工以及为奶业发展提供支撑等方面,都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参与式草畜平衡的探索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  韩伟

    中国草原退化的趋势非常严峻,同时牧民的收入增长缓慢。草原退化和牧民生计的保障形成尖锐的矛盾。为遏制草原的退化,人们从生态和技术的角度想了很多办法,提出草原合理载畜量。强制牧民接受仅从生态和技术角度提出的载畜量,减畜难以成功,容易引起牧民的抵触情绪。这就需要从管理的角度,更多地考虑牧民在生计上的需求,确定牧民认可的合理载畜量。成都蜀光社区发展能力建设中心从2007年开始探索,由牧民自主确定基于生态保护和生计需求的合理载畜量。经过在四川西部牧区三个村的试点,牧民认可的合理载畜量显示出一定的效果,草场退化的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实现了基于生态和生计的草畜平衡。这种方法被称作参与式草畜平衡方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原 草畜 生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