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沛森
提到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我们经常会想到的是改善农民“吃、穿、住、行”四个方面。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吃穿的温饱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一般也不存在住房上的问题,但是“行”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公共交通的问题,长期以来被一些地方政府和交通部门所“忽略”,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农村公路建设补贴政策的激励下,西部农村公路建设一直发展较快,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农村公路建设更是突飞猛进,硬化公路的里程不断增加,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以重庆永川区为例,现有农村公路里程2602公里(含硬化路和泥石路),全区210个行政村只有91个通客车,通车率仅为43.1%。表面上看,农村公路建设快速发展是对百姓百益无害的好事,但是实际上,路修通了,而农村的公共客运能力却没有成比例地发展,患上了“慢性病”。
西部农村公共交通“慢性病”的主要症结
据调查,产生这一“慢性病”的症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部门对发展农村客运缺乏主动性。
此前修建的公路存在一系列先天不足的毛病,道路安全状况没有达到通行条件要求:一是路面较窄,而又缺乏错车道;二是普遍转弯半径小,而纵坡偏大;三是平交道口搭接不合理;四是高路堤和临水路段缺乏安全护栏;五是基本没有设置安全标志、标牌、标线。鉴于此,政府部门担心投放客车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且怕一旦出现事故而担责,对发展农村客运缺乏主动性。
二、正规客运企业对发展农村客运缺乏积极性。
农村客运和城市客运有着显著的差异。城市客流量大,载客稳定,班车运行只要按照时刻表运行发车即可。但是农村客运显然不一样,出行高峰主要表现在农民赶集出行、小学生上学放学出行和婚丧嫁娶等集中典礼活动出行,其他时间客流量很少,甚至一条短线客运整天没有一个乘客。农村客运的特点是,客源分散、运行距离短、运量不均衡、成本高、运输经营效益较差。从永川已经投放的60辆9座农村短线客车经营状况来看,每辆车的成本包含折旧费、燃油费、修理费、保险费、驾驶人员工资、管理费等,每月需要9000元,而经营收入只有7000元,经营一辆车每月净亏损2000元,已投放的60辆车已有30辆停运。在此情况下,正规企业丧失经营农村客运的兴趣。
三、非法运营在西部农村具有普遍性和危害性。
由于合法的农村公共客运发展滞后,导致货车载客、黑车拉客等非法运营逐渐占领了农村客运市场。表面上看,给农村居民出行带来了方便,实际上对农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危害极大:首先,非法运营的车主通常购买的是二手车,主要包括两轮摩托车、长安面包车、残疾三轮车等,车子本身具有比较大的安全隐患。其二,非法运营收费高,笔者在永川农村乘坐黑车调查,黑摩托、黑长安收费标准一般是5公里内收费5元,10公里收费10元,有的甚至5公里就收10元;而正规的公共客车仅0.19元/公里/人次。其三,车主为了盈利,往往不顾准载规定,在客流高峰时段拼命超载,从永川交警部门查处的案件得知:一辆7座的二手面包车赶集时往往载客达14人以上,在学生上学时,竟然载20人以上。为了抢客,多拉快跑,在超载的同时又超速,看得人心惊肉跳。从2008年到2010年,全区因黑摩托、黑面包造成的交通安全事故达3500~4000起,占道路交通事故的60%~70%以上。其四,车主大多法律意识淡漠,并未购买交强险等保险。此外,他们自身往往也是附近的农民,经济基础差,因而一旦出现事故赔付能力也比较弱,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更是无力赔偿,从而导致因非法运营产生的纠纷不断,未能报务好农民群众出行,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
综观上述问题,农村公共交通已经演变为了具有多种并发症的“慢性病”。农村居民乘车难、乘车贵的现象突出,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农民很不满意。据2011年上半年永川区民意调查显示:全区居民反映的不满意问题有960个,农民出行问题就占了219个,占不满意率的23%,说明解决西部农村居民出行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各级政府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1-09/174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