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榆中县:标准园里品味“高原菜”


    □□本报记者买天

    “大家不要着急,一个一个来,你们的蔬菜我们全都会收的。”蔬菜冷库的工作人员一边忙着收菜,一边疏导着排队进场卸菜的菜农们。近日,记者来到甘肃省榆中县三角城乡高墩营村,正巧碰到菜农们将今年最后一茬蔬菜进行交售的火爆场面。工作人员忙着过秤、填表、核算,菜农们三五一群地扎堆合计着今年的蔬菜在“收官”之后,究竟能赚到多少钱。

    “今年气候不错,雨水、温度都较适宜,你看这甘蓝多瓷实、菜花朵儿多大啊,还有这芹菜脆生生的绿……”菜农们争相向记者展示、夸耀自家的“产品”好,得意之情在脸上绽放。“别小看这些蔬菜,可都是产自咱村里的国家农业部蔬菜标准园之中。菜农们说好,这一点也不假,我们都是按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等要求进行产供销的,蔬菜品质不好都不行。”甘肃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赵贵宾对记者说。

    生态优历史久有特色

    榆中县海拔高,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病虫害发生轻,空气、水源洁净,具备生产高原蔬菜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而记者所在的高墩营村,其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优势在全县属最丰富的地区,全村760余户农民几乎家家种植蔬菜。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本地农民开始规模化种植蔬菜。1997年之前所产蔬菜主要供应兰州、天水、白银等省内城市,之后开始发展外向型蔬菜经济。2002年起有意识地引导农民在蔬菜标准园中生产无公害蔬菜,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我们在规模化种植的基础上,把重心放在了蔬菜品质升级以及打造地域品牌上。”榆中县农业局副局长白守孝对记者说。

    在西北内陆地区种植蔬菜,特别是露地种植,能否种好、种出效益?恐怕在许多人的心里都要划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在榆中县,经过20多年的摸索与实践,蔬菜产业不但得到长足发展,而且还成就了近些年渐露锋芒的高原优质蔬菜这一地域品牌。榆中县的蔬菜生产作为甘肃蔬菜产业的典型代表,更是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地位,正所谓“高原蔬菜看甘肃,甘肃蔬菜看榆中”。

    对于一年仅产上下两茬蔬菜(分别是6月和10月上市)的榆中县,究竟拥有怎样的魅力和优势,记者很是好奇。“咱用产品来说话。你看这甘蓝,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铁蛋子’,层数多,叶片与叶片之间结合紧密,几乎没有缝隙。”榆中县农业局经作科工作人员滕辉对记者说,上荐蔬菜在六七月上市时,正好填补了南方蔬菜的断档期。根据浙江人偏好娃娃菜、广东人偏好芹菜、福建人偏好甘蓝的特点,榆中县实行“一村一品”种植,分头生产,合力闯市场。以甘蓝为例,这个菜在南方最受欢迎,即使放置十天半个月后,咱们的菜仅仅是外面一层干黄而已,而里面依然是十分鲜嫩的。正因为耐存放、出菜率高的特点,甘蓝在南方市场非常有“人缘”。记者随手拿起一颗甘蓝,沉甸甸的,向上一抛,落在手心上还真有些生疼。

    高标准严要求善创新

    没有规模就谈不上效益。按照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要求,榆中县在高墩营村落实建立了种植农户475户、种植面积1400余亩连片示范点,主攻甘蓝、菜花、大白菜三大品种,并辐射带动三角城乡、夏官营镇和清水乡种植甘蓝等达1.5万亩以上。

    没有技术就谈不上高产。榆中县在蔬菜标准园推广集约化育苗,使用防虫网、粘虫板等物理防控手段,着力使用测土配方肥,减少农药等投入品使用量,控制农药残留,全面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在高墩营村,每隔一片菜地,地头都会有一间蔬菜农残检测室。检测员许丽芸对记者说:“收割后的蔬菜,第一个‘落脚点’就是我们的检测室。通过对叶片农残进行化验,确保进入销售渠道的每一棵蔬菜都是安全的,而一旦发现有农残超标的,我们坚决制止流入市场。”据记者了解,榆中县建立村级蔬菜质量安全检测站,这在甘肃省尚属首例。

    “为了全面提高蔬菜品质,今年县里尝试性地进行工厂化育苗10万株,无偿提供给菜农栽植,以此摸索农户常规育苗与工厂化育苗相结合的路子。”白守孝说,榆中县蔬菜生产100%推行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及栽培技术,在生产关键节点,专家和农技人员会走进菜地,严格规范菜农生产行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甘蓝 检测 育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