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深切的关怀伟大的跨越


    党中央运筹帷幄、全力推动,西藏创造了发展奇迹——从没有一家现代工厂到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从没有一条公路到初步建立起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从古老的信差驿站到建立起以光缆、卫星、网络为骨干的现代通讯网络体系,从藏中、藏东、藏西三大新兴经济区迅速崛起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西藏经济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到去年底,西藏国内生产总值在过去5年里连续突破300亿元、400亿元和500亿元大关,达到507.46亿元。与和平解放时比,西藏经济总量翻了上百倍。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雪域高原的碧水蓝天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退牧还草、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十一五”期间,西藏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超过100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倍多。

    一项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项目在西藏得到实施。目前,西藏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4.5%,居全国之首。调查显示,西藏的水、气、声、土壤、辐射和生态环境质量一直保持良好状态。

    西藏,初步走上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齐头并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有一种情怀,始终心系雪域高原——民生是落脚点和出发点。党中央始终牵挂着这片土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各族群众生活越过越幸福

    居住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珞巴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一个民族,仅3100多人。西藏和平解放之初,珞巴族还停留在刀耕火种时代。

    珞巴族群众的生活,始终牵动着中南海——

    “现在南伊珞巴民族乡通往县城的路已经修好了吗?”“孩子们在乡里能念到小学毕业吗?”……近年来,每逢全国两会,胡锦涛总书记都要亲切询问西藏代表团的珞巴族人大代表晓红。

    一个个问题,饱含着最高领导人对西藏各族群众的关切之情。珞巴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农牧民都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新房,90%的家庭通了电话,65%的家庭有了手机。

    民生为本。60年来,在西藏发展的每个重要阶段、每个关键节点,党中央始终和西藏各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进军西藏,不吃地方”。西藏和平解放初期,鉴于西藏群众生活困难,缺少粮食的实际情况,为了使西藏当地百姓的生活不受影响,毛泽东同志向进藏的人民解放军发出了这样的指示。

    ——1987年6月,邓小平同志指出:“目前西藏情况有了明显的变化,西藏人民生活有了不小的改善,但总的讲还是处于落后状况,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在他的关心下,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决定在西藏实施休养生息政策。

    ——江泽民同志多次提出要确保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把国家对西藏的巨大投入同实现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加大扶贫力度,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不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在他的关心下,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社会建设上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安排了一系列工程项目。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是将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央明确提出,要把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把体现农牧民利益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使他们充分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扎扎实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更多财力投放到公共服务领域、落实到重大公益性项目,把政策资金更多向广大农牧区和边远地区倾斜,协调推进各项社会事业,深入实施“富民兴藏”战略,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09年3月9日,初春的北京,寒意渐消。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西藏代表团会议上,一场热烈的审议正在进行——

    2008年,西藏28.4万农牧民住进新居,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681个行政村通了电话……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列出了一张民生清单。

    胡锦涛同志对西藏农牧民生活格外关心。他叮嘱自治区负责人:“要多搞一些能够直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多做一些能够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事情,多解决一些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莓 土地 特色优势产业 基础设施建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