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红色塘石踏歌行


    很快,谢衍忆拿出了塘石新村建设规划设计。本着传承、挖掘、开发历史的理念,结合塘石村具有的“红色、古色、绿色”,特别注重挖掘和提炼本村丰富的文化底蕴,提升建设品位,达到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目的,全村28个村民小组,规划成4个板块,兴建模范广场、将军亭、博士长廊、村史馆,修缮中共兴国县委旧址、名人故居等,形成塘石新八景。“规划中的新塘石真是很美,但要拆建很多烂屋柴房,一定会引来很多纠纷不说,更重要的是村里没有集体积累,建设这样的新村要花费的资金从哪里来?”拿着精美的规划,谢爱民一筹莫展。

    机会来了,县里开始试点新村建设。谢爱民的新村建设畅想得到了刚上任的乡党委书夏唐耀以及县里各方支持,在各级专家论证、完善后,2009年长冈乡决定开始整体推进塘石新村建设。桂花遍地香的时节,新村开工建设,施工队统一改水、改路、改厕;村民自己也纷纷修房、建房、种树,到去年7月,所有规划均建设完毕。“除去两个月的连续下雨停工,整整9个月,我们支部一班人,每天都是工作16小时以上,村民的热情更是前所未有,为了新家园,每户人家都作出了牺牲,少则二三十平米的旧屋拆除变成大路,多的达到六七十平米,为了这21公里的主干道,拆除了30多万平方米的旧建筑,而每一平米,政府只给10元的补贴。除了每人出资300元修路,平均每户还拿出3万元来妆点自家房屋,新村建设村民的花费超过3000万元。现在,汽车可以开到80%的农户家门口。”

    去年8月10日,听说“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要在村里开,社区村民通过理事会,自带水果、瓜子、花生、茶水,在新建的“模范广场”开席50桌,一曲婉转悠扬的《今日新塘石》拉开了现场会序幕:

    哎呀嘞

    灯草浸糖甜透心

    别个地方崖唔哇(我不唱)就哇至今塘石村过去牛场蚊虫音今朝标志休闲园过去道路蛮揪心如今门口路亮敞塘石面貌气象新哎呀嘞……

    欢歌中塘石村迎接全省81个县市代表的检阅,30辆中巴一溜开到村里,500个代表仔细观察走访各处后,竟然没有挑出一条改进“意见”。

    翠竹掩映中的“模范广场”,是当年的阅兵广场,如今已成为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公园。手提灯笼的老书记谢名仁就矗立在广场上,见证着家乡的变迁,见证着苏区干部好作风的传承。

    勇立潮头的支部,与时俱进的村庄

    老书记谢名仁,是塘石村党员干部永远的楷模。1955年入党的谢育现今年已经83岁,满头银发的他,耳朵有点失聪,但对60年前的火热生活还记得清清楚楚。他回忆说,建国后塘石村的第一任支书,是谢名昌,凡事冲在前头,当时村里架电线他亲自带队,在一次架线时,不幸被电线杆砸到了,遇难时才20多岁。谢育煌是第二任村党支书,当时全国掀起农业互助合作高潮,谢育煌和我们8个党员带领村民们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延续了苏区时期的优良传统,互助组各项工作都名列前茅,交公粮、为抗美援朝捐款两项工作都是全县先进。

    64岁的谢名钊,是1976年至78年的村支书,当时29岁的他召集十几个年轻人自己组成攻关小组到海南制种搞杂交稻,当年试验增产了50%,平均单季亩产达到了800斤以上,1978年成为全县唯一的农业机械化先进村,县里奖励了一台价值8450元的联合收割机,“全县仅此一台,非常光荣。”

    “我们塘石村完成的工作,历来是长冈乡第一,而长冈乡又是全县第一,不管是农业学大寨,还是80年代的联产承包,还是后来最难做的计划生育工作,总是年年走在前”,从1978年到1987年,当了9年村支书的谢建煌,是从福建前线退伍回乡的,他知道福建农民种的是双季稻,他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试种双季稻,第二年全村3200亩的耕地全部推广改种双季稻,当年上交的公粮就超过100万公斤,从此改变了兴国只种一季晚稻的历史,大大提高了全县粮食产量。

    在县城当了8年电工的谢爱民1990年被村民选举当选了村委会主任,他带领村民积极发展生产,引进新品种提高优质水稻产量,从那时至今,塘石村一直是全县优质水稻种植示范基地。1992年当选村支书,开始引导村民发展特色鹅产业,同时靠着紧邻县糖厂优势,谢爱民示范并号召村民种植订单甘蔗,“那几年,甘蔗生产收入成了村民重要的支柱产业,种植规模达到千亩,周边的村庄都很眼红我们村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双季稻 耕地 水稻 甘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