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红色塘石踏歌行


    兴国的共产党人把“模范兴国”的匾额制成四块,高高挂在县城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上,激励苏区干部永葆党的本色和作风,以唤起百姓全力参加和支援革命战争,一时间,模范兴国享誉整个苏区。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的12个师,有7个是从兴国出发。已是中共瑞京(也即瑞金)县委书记的塘石人谢名仁奉命留守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在大龙与国民党军作战三昼夜后被俘,6月9日被害,时年28岁。方志敏称赞之:“临难不屈,悲壮就死,不愧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塘石村在创造“模范兴国”中,先后涌现了116名革命英烈,至今还有59位英烈没有音讯。兴国县第一女校校长、塘石村女共产党员钟人凰,是《剑锋》报主编,她目睹并有感于塘石干部的模范精神,编写了一批山歌,组建宣传队员在田间地头演唱。她编写的山歌成为当时苏维埃政府的主要宣传手段,激励着热血男儿驰骋沙场,留下了“一曲抵三师”的美誉。《苏区干部好作风》就是她编写教唱后,在苏区开始流行。

    解放后,塘石是兴国县第一个土改试点村,1950年春天,南下的土改工作队干部魏久明到塘石工作,他也像当年苏区干部一样,天天晚上打着灯笼访农家,受到群众的欢迎。一天,红军烈属王月香在田间劳作,轻轻地唱起了这支久违的山歌,魏久明被这朴实的歌声吸引,悄悄记录下来投给《江西日报》,自此,这支洋溢着兴国杜鹃花芬芳的革命山歌,携着苏区干部的光荣和质朴,迅速流传,成为长唱不衰红色经典。

    当硝烟化作彩云,塘石换了新天

    长冈塘石,离县城4公里,是江南第一宰相、唐朝著名书法家钟绍京故里。如今,这个篁樟流翠,塘畴交错的千年古村,已经恢复了其平和、恬静、闲适、优雅的田园风光。

    开着车慢慢穿行于红星、幸福、上甲、富胜四个社区,现代化的太阳能路灯处处亭立,庄户人家多是二三层小楼,各有风姿。新修的水泥马路穿行于绿柳婆娑间,路旁蔽日樟树下,三五老伯二三婆姨悠然话桑麻。每户人家门前,都醒目地放着两个分类垃圾箱,门上一块红底黑字的干部联系牌,姓名、电话,一目了然,不管柴米油盐酱醋茶,有事电话找干部。最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在红瓦白墙上、购物小超市边,不时还会闪出一幅注意文明的夸张漫画、诗情画意的警句醒语、温馨善意的村规民约、鼓励上进的成语民谚,在你抬头的不经意的欣赏风雅之余,所有的规定、要求、提醒便都了然于心。

    塘石自古耕读传家,60年来从村里就走出了23位博士,新村建设的总设计师,就是村里成长的博士,规划设计,自然朴实、人文江南,果然与众不同。

    今年清明前夕,塘石第二代航天将军谢名苞回村,尽管他最小的弟弟谢爱民早已电话告诉他新村建设村里变化很大,但坐着公共汽车到了村口海瑞赋诗《恤农笔》的“洲田坝”,看着“美丽乡村是我家”的宣传牌匾,他懵了:记忆中比肩接踵的旧房烂屋没有了,湿漉漉的乡间小路不见了。此刻他才后悔拒绝小弟要去接他的提议:“住了十几年的老家,哪会不认识?”万万没想到,这一次,他真的找不到回家的路。

    谢名苞,是塘石村参加长征、军中著名的独腿将军谢良的侄子。谢良15岁就参加了红军,是全村200多名参加长征的两个幸存者之一。8岁时,谢名苞跟随伯父到北京,成长为今天我国的航天将军。

    仅仅分别两年,除了93岁的老母亲依旧健朗,庭院中的老樟树依旧在遮荫蔽日,谢名苞没有想到自小的祖屋大大地变了模样,村中社区环境建设甚至都不比自己北京部队大院里的差,漫步一圈回家,谢名苞终于向小弟谢爱民伸出了大拇指:“名辉,你自己的这个名字没白改。你这20年的书记没白当。”

    谢爱民有些腼腆起来:“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这辈子我们的村子能是这么漂亮。”

    谢爱民当村支书20年来,塘石村的各项工作总是走在全县的前列,但唯有这个村容村貌,一直被诟病。2006年春节,谢爱民专程拜访乡亲赣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长谢衍忆,全面探讨新村规划建设的可行性。对于村里的老大难,谢衍忆感同身受,能为家乡做事,他表示全力以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双季稻 耕地 水稻 甘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