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红色塘石踏歌行

网友投稿  2011-06-17  互联网

    塘石村位于江西兴国县长冈乡,因村口红石码头和村内18口池塘而得名。全村3000亩耕地,1310户人家,是赣南著名的革命村、英烈村、将军村和博士村。 1929年2月,中共兴国(临时)县委和赣南第一支正规红军江西红军独立第四团在该村成立。毛泽东在这里听《苏区干部好作风》、作《长岗乡调查》、举办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称赞兴国在十个方面创造了苏区第一等模范。长征前夕,“兴国模范师”在这里打了中央红军在中央苏区的最后一战,悲壮北上。

    红色兴国,彪炳历史。28年党领导的战争岁月里,8万多兴国儿女慷慨当红军。金戈铁马中,5万烈士喋血疆场,在90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留下了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初夏时节,记者走进这个中国革命的摇篮,处处感受到红色记忆留给兴国人的光荣和自豪,领略着苏区模范精神在这块红色土地上的传承和光大。

    哎呀嘞,苏区干部好作风

    哎呀嘞

    哎苏区的干部是好作风里格

    自带干粮去办呀格公哎呀

    日穿草鞋干革命哎呀

    同志格

    夜打灯笼访贫呀格农哎呀嘞

    哎苏区的干部是好作风里格

    真心实意为群呀格众哎呀

    柴米油盐都想到哎呀

    同志格

    问寒问暖情义呀格重哎呀嘞……

    刚坐上从赣州机场前往兴国的车,就听到上面这首韵味悠长的兴国山歌。

    县里的同志告诉记者,正是这首传遍神州大地的《苏区干部好作风》,使千年兴国山歌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县里的同志还说,这首山歌诞生地,就是我们将要访问的兴国县长冈乡的塘石村,由该村革命才女钟人凰编写,歌颂的还是从塘石村成长的创造了苏区一等工作的“模范兴国”县委书记谢名仁。

    “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共产党诞生。苍茫罗霄山脉中的兴国县,马克思主义也随之潜滋暗长。大革命前夕,在外参加共产党的兴国青年就达18名,居赣南之首。1926年9月17日,黄埔军校的共产党员陈奇涵带领着几个意气风发的青年返回兴国,创办《奋斗周刊》,建立了中共兴国支部干事会,筹建了农民协会、赤色总工会、青年分社和妇女解放协会,工农革命运动开始蓬勃兴起。1929年2月,根据中共江西省委精神,陈奇涵、胡灿、鄢日新、邱会培等20多名代表在塘石革命家庭钟人祥家召开会议,成立了中共兴国临时县委,胡灿担任临时县委书记,县委机关驻钟人祥家。自此,潋水两岸,风雷激荡,星火燎原。

    钟人祥烈士的女儿钟文英今年已经94岁了。当年留给钟文英老人的记忆,是格外烂漫的映山红,村里飘扬的彩旗和齐鸣的鞭炮中,乡亲们跟随着共产党打土豪、分田地,红军队伍夺县城,缴商团武器,好不威风八面。

    塘石有个“纪念馆”,馆里的一幅幅图像,真可谓风卷红旗。在这个赣南最早的红色政权领导下,神勇的红色兴国第四团打赣州、下吉安,高唱山歌迎来了从井冈山突围而来的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和彭德怀率领的第五军。1930年3月,兴国县苏维埃政府通过了由毛泽东亲自修改的劳动法、婚姻法、选举法、土地法。旋即,全县11个区64个乡的基层苏维埃政府全部成立,在赣南率先“全县飘红”。

    在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先后有谢名仁、谢友亲、钟梅生、谢湖南、谢名政五位塘石人担任中共兴国县委书记,特别是谢名仁,在短短的一年间就率领全县人民创造了十个方面的一等模范,成为苏区干部的楷模。

    钟文英当年还是12岁的细妹子,她经常和村里的姐妹们奔忙着给红军战士洗衣裳,不久他父亲以及她的两个叔叔都在反围剿战斗中英勇牺牲。之后村里的烈军属服务队,就常常来家里帮着做这做那。她说,“红军打江山为百姓,老百姓也把支持革命看作是自己的义务,竭尽全力送粮、送衣、送钱。村里很多人家,每天主动少吃一顿饭,省下口粮支援红军。”

    对此军民干群鱼水情,当年毛泽东无限感慨:正是兴国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始终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赢得了最广大群众的倾力支持。1934年1月,谢名仁出席在瑞金举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向各位代表颁发了《长冈乡调查》,称赞兴国“创造了第一等工作”,并亲自授予谢名仁“模范兴国”光荣奖旗。

    兴国的共产党人把“模范兴国”的匾额制成四块,高高挂在县城东、南、西、北四个城门上,激励苏区干部永葆党的本色和作风,以唤起百姓全力参加和支援革命战争,一时间,模范兴国享誉整个苏区。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的12个师,有7个是从兴国出发。已是中共瑞京(也即瑞金)县委书记的塘石人谢名仁奉命留守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在大龙与国民党军作战三昼夜后被俘,6月9日被害,时年28岁。方志敏称赞之:“临难不屈,悲壮就死,不愧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塘石村在创造“模范兴国”中,先后涌现了116名革命英烈,至今还有59位英烈没有音讯。兴国县第一女校校长、塘石村女共产党员钟人凰,是《剑锋》报主编,她目睹并有感于塘石干部的模范精神,编写了一批山歌,组建宣传队员在田间地头演唱。她编写的山歌成为当时苏维埃政府的主要宣传手段,激励着热血男儿驰骋沙场,留下了“一曲抵三师”的美誉。《苏区干部好作风》就是她编写教唱后,在苏区开始流行。

    解放后,塘石是兴国县第一个土改试点村,1950年春天,南下的土改工作队干部魏久明到塘石工作,他也像当年苏区干部一样,天天晚上打着灯笼访农家,受到群众的欢迎。一天,红军烈属王月香在田间劳作,轻轻地唱起了这支久违的山歌,魏久明被这朴实的歌声吸引,悄悄记录下来投给《江西日报》,自此,这支洋溢着兴国杜鹃花芬芳的革命山歌,携着苏区干部的光荣和质朴,迅速流传,成为长唱不衰红色经典。

    当硝烟化作彩云,塘石换了新天

    长冈塘石,离县城4公里,是江南第一宰相、唐朝著名书法家钟绍京故里。如今,这个篁樟流翠,塘畴交错的千年古村,已经恢复了其平和、恬静、闲适、优雅的田园风光。

    开着车慢慢穿行于红星、幸福、上甲、富胜四个社区,现代化的太阳能路灯处处亭立,庄户人家多是二三层小楼,各有风姿。新修的水泥马路穿行于绿柳婆娑间,路旁蔽日樟树下,三五老伯二三婆姨悠然话桑麻。每户人家门前,都醒目地放着两个分类垃圾箱,门上一块红底黑字的干部联系牌,姓名、电话,一目了然,不管柴米油盐酱醋茶,有事电话找干部。最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在红瓦白墙上、购物小超市边,不时还会闪出一幅注意文明的夸张漫画、诗情画意的警句醒语、温馨善意的村规民约、鼓励上进的成语民谚,在你抬头的不经意的欣赏风雅之余,所有的规定、要求、提醒便都了然于心。

    塘石自古耕读传家,60年来从村里就走出了23位博士,新村建设的总设计师,就是村里成长的博士,规划设计,自然朴实、人文江南,果然与众不同。

    今年清明前夕,塘石第二代航天将军谢名苞回村,尽管他最小的弟弟谢爱民早已电话告诉他新村建设村里变化很大,但坐着公共汽车到了村口海瑞赋诗《恤农笔》的“洲田坝”,看着“美丽乡村是我家”的宣传牌匾,他懵了:记忆中比肩接踵的旧房烂屋没有了,湿漉漉的乡间小路不见了。此刻他才后悔拒绝小弟要去接他的提议:“住了十几年的老家,哪会不认识?”万万没想到,这一次,他真的找不到回家的路。

    谢名苞,是塘石村参加长征、军中著名的独腿将军谢良的侄子。谢良15岁就参加了红军,是全村200多名参加长征的两个幸存者之一。8岁时,谢名苞跟随伯父到北京,成长为今天我国的航天将军。

    仅仅分别两年,除了93岁的老母亲依旧健朗,庭院中的老樟树依旧在遮荫蔽日,谢名苞没有想到自小的祖屋大大地变了模样,村中社区环境建设甚至都不比自己北京部队大院里的差,漫步一圈回家,谢名苞终于向小弟谢爱民伸出了大拇指:“名辉,你自己的这个名字没白改。你这20年的书记没白当。”

    谢爱民有些腼腆起来:“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这辈子我们的村子能是这么漂亮。”

    谢爱民当村支书20年来,塘石村的各项工作总是走在全县的前列,但唯有这个村容村貌,一直被诟病。2006年春节,谢爱民专程拜访乡亲赣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院长谢衍忆,全面探讨新村规划建设的可行性。对于村里的老大难,谢衍忆感同身受,能为家乡做事,他表示全力以赴。

    很快,谢衍忆拿出了塘石新村建设规划设计。本着传承、挖掘、开发历史的理念,结合塘石村具有的“红色、古色、绿色”,特别注重挖掘和提炼本村丰富的文化底蕴,提升建设品位,达到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目的,全村28个村民小组,规划成4个板块,兴建模范广场、将军亭、博士长廊、村史馆,修缮中共兴国县委旧址、名人故居等,形成塘石新八景。“规划中的新塘石真是很美,但要拆建很多烂屋柴房,一定会引来很多纠纷不说,更重要的是村里没有集体积累,建设这样的新村要花费的资金从哪里来?”拿着精美的规划,谢爱民一筹莫展。

    机会来了,县里开始试点新村建设。谢爱民的新村建设畅想得到了刚上任的乡党委书夏唐耀以及县里各方支持,在各级专家论证、完善后,2009年长冈乡决定开始整体推进塘石新村建设。桂花遍地香的时节,新村开工建设,施工队统一改水、改路、改厕;村民自己也纷纷修房、建房、种树,到去年7月,所有规划均建设完毕。“除去两个月的连续下雨停工,整整9个月,我们支部一班人,每天都是工作16小时以上,村民的热情更是前所未有,为了新家园,每户人家都作出了牺牲,少则二三十平米的旧屋拆除变成大路,多的达到六七十平米,为了这21公里的主干道,拆除了30多万平方米的旧建筑,而每一平米,政府只给10元的补贴。除了每人出资300元修路,平均每户还拿出3万元来妆点自家房屋,新村建设村民的花费超过3000万元。现在,汽车可以开到80%的农户家门口。”

    去年8月10日,听说“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要在村里开,社区村民通过理事会,自带水果、瓜子、花生、茶水,在新建的“模范广场”开席50桌,一曲婉转悠扬的《今日新塘石》拉开了现场会序幕:

    哎呀嘞

    灯草浸糖甜透心

    别个地方崖唔哇(我不唱)就哇至今塘石村过去牛场蚊虫音今朝标志休闲园过去道路蛮揪心如今门口路亮敞塘石面貌气象新哎呀嘞……

    欢歌中塘石村迎接全省81个县市代表的检阅,30辆中巴一溜开到村里,500个代表仔细观察走访各处后,竟然没有挑出一条改进“意见”。

    翠竹掩映中的“模范广场”,是当年的阅兵广场,如今已成为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公园。手提灯笼的老书记谢名仁就矗立在广场上,见证着家乡的变迁,见证着苏区干部好作风的传承。

    勇立潮头的支部,与时俱进的村庄

    老书记谢名仁,是塘石村党员干部永远的楷模。1955年入党的谢育现今年已经83岁,满头银发的他,耳朵有点失聪,但对60年前的火热生活还记得清清楚楚。他回忆说,建国后塘石村的第一任支书,是谢名昌,凡事冲在前头,当时村里架电线他亲自带队,在一次架线时,不幸被电线杆砸到了,遇难时才20多岁。谢育煌是第二任村党支书,当时全国掀起农业互助合作高潮,谢育煌和我们8个党员带领村民们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延续了苏区时期的优良传统,互助组各项工作都名列前茅,交公粮、为抗美援朝捐款两项工作都是全县先进。

    64岁的谢名钊,是1976年至78年的村支书,当时29岁的他召集十几个年轻人自己组成攻关小组到海南制种搞杂交稻,当年试验增产了50%,平均单季亩产达到了800斤以上,1978年成为全县唯一的农业机械化先进村,县里奖励了一台价值8450元的联合收割机,“全县仅此一台,非常光荣。”

    “我们塘石村完成的工作,历来是长冈乡第一,而长冈乡又是全县第一,不管是农业学大寨,还是80年代的联产承包,还是后来最难做的计划生育工作,总是年年走在前”,从1978年到1987年,当了9年村支书的谢建煌,是从福建前线退伍回乡的,他知道福建农民种的是双季稻,他上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试种双季稻,第二年全村3200亩的耕地全部推广改种双季稻,当年上交的公粮就超过100万公斤,从此改变了兴国只种一季晚稻的历史,大大提高了全县粮食产量。

    在县城当了8年电工的谢爱民1990年被村民选举当选了村委会主任,他带领村民积极发展生产,引进新品种提高优质水稻产量,从那时至今,塘石村一直是全县优质水稻种植示范基地。1992年当选村支书,开始引导村民发展特色鹅产业,同时靠着紧邻县糖厂优势,谢爱民示范并号召村民种植订单甘蔗,“那几年,甘蔗生产收入成了村民重要的支柱产业,种植规模达到千亩,周边的村庄都很眼红我们村民。”

    兴国县委书记吴建春总结说,塘石村的干部群众能在每一个时期创造“第一等的工作”,其主要经验是一任又一任的塘石村党员干部没有忘记“苏区干部好作风”,这是塘石模范精神的突出表现,也是团结和带领群众创出一项又一项佳绩的关键。

    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本质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其意义,无论对于战争,对于建设,都是永恒的。苏区时期,长冈乡曾实行“代表领导居民”制:每一代表都管一定数量的居民,负责开展改善群众生活、组织文化运动、卫生运动等活动,通过代表的作用,推动整个苏区各项工作的发展。80多年过去,这种制度被当代苏区干部传承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村里28个村民小组分成4个大社区,社区选举产生党小组,党小组下设理事会、监事会,每50户、最多不超过80户,成立一个理事会,理事会下设政策宣传、卫生保洁、矛盾纠纷调解三个功能服务站,由社区内的党员自己选择服务,职责明确;而村一级则成立服务代办所、科技培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小商品服务点、农资服务点、医疗服务点,实现上与乡农民服务中心,下与社区群众代办服务的无缝对接,让社区群众不出社区就能完成生产生活的一应事宜。“我们的新村建设搞不搞,怎么搞,大家有什么想法,就是通过社区的理事会成员各自所管辖的农户、片区,去挨家挨户地发征询表,最后征得99%的农户同意后才开工进点,所以我们的新村建设这么大的工程,仅仅用了9个月就完成了,靠的就是这套新的社区管理经验。具体工作中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那就由理事会下设的政策宣传、卫生保洁、矛盾纠纷调解三个功能服务站去对应解决,由于理事会成员都是社区村民选举产生的,威望高,所以有什么事就容易解决。”

    塘石村的这套社区管理方法,如今已经运行一年多,新农合、社保、贷款等等,村民不用出村就都给办理解决了。社区的群众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需要,要办什么大事,通过社区理事会让社区的群众自己决定。如今塘石村各个社区的活动非常丰富,每月16日是社区老年协会约定的活动日,这一天有兴趣的老年人都可以来参加书画活动。社区还有青年协会,每月在村中的模范广场,自选开展各项主题活动,今年正月初五,塘石村热闹非凡,小品、歌舞、飙山歌,欢声笑语响彻广场,原来是放假回来的大学生自发通过社区组织了一台新春联谊会,84岁的老歌手谢名春同细伢子们一样唱了一曲又一曲,最终还与年轻人抢话筒,说想唱的山歌还有很多,精彩的节目让社区的父老乡亲整整乐了一天。

    塘石村将传统自然村落逐步改造为新型村落社区,直面群众利益诉求,强化公共服务,建立起更广泛的民意上达通道,使社区生态环境有了质的飞跃,因此整个社区百姓生活和谐稳定。而由于社区的发展,发挥了每一个党员的先进性,党员在社区中说话、做事也都有了份量,因此也增加了党支部的吸引力、活力,吸引不少青年人向党组织靠拢。仅去年8月到现在,村里就有13个35周岁以下的青年人递交了入党申请。

    不经意间,谢爱民和他的塘石村父老乡亲,在新时期的管理工作中又领了先。

    采访结束,在村头的小超市门口,记者意外地遇到了今年春节跟细伢子PK的84岁的谢名春老人。听说记者想了解山歌,架不住几个老朋友的激将,这个门牙已经没有几颗的老人,很羞涩地亮开嗓子秀了一段:

    哎呀嘞哎

    锣鼓一敲响叮叮

    别个地方崖(我)唔(不)哇(唱)就哇(唱)干部进我家一进家门问冷暖拿起电话解民忧唱个山歌给你听感谢政府感谢党我们生活很舒心哎呀嘞……

    离开塘石村很久,谢名春老人的歌声还在耳边回响。



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6-17/167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