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地区是中国茶树发源地之一,湖北宜昌产茶、制茶历史悠久,但无论是品牌,还是产业化竞争力,与国际领先水平仍存在不小的差距。目前,宜昌已经成为农业部规划的重点茶产区,这一古老的行业,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颜,以萧氏集团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深刻意识到,现代科技力量才是茶叶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宜昌萧氏集团是湖北茶叶产业的标杆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茶叶生产加工企业。2月26日,2010年度“中国农村新闻人物”揭晓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宜昌萧氏集团董事长肖勇等12人获此殊荣。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为肖勇颁奖。
宜昌地处武陵山、大巴山和长江西陵峡两岸,山峦叠嶂,群山起伏,是茶叶发展的“最适宜区”。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著有“山南—峡州上、荆州、襄州下……”三峡茶区被称为中国茶树发源地之一。
宜昌市是农业部规划“长江上中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中的“鄂西武陵山宜昌三峡名优绿茶区”,适宜种植茶树的区域广阔,以绿茶生产为主,红茶、黄茶生产为辅。
宜昌市所辖五峰、夷陵、宜都、秭归、长阳、兴山、远安、点军等8个县市区均已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全市目前有近60万人从事茶产业活动,茶产业已逐步成为宜昌市最具成长性的特色产业和区域性主导产业。
据统计,目前宜昌市茶叶面积已达60万亩,投产茶园45万亩以上,产量超过3.4万吨,实现农业产值7亿多元,茶叶加工贸易产值25亿元。茶叶面积、产量居全省前列。
按照宜昌市“十二五”茶叶产业百亿产业发展规划,该市将以培育龙头企业和开发茶叶深加工为重点,完善茶叶生产体系、现代化加工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提升茶叶种植加工水平、大力推进茶产业机械化生产,把宜昌市建成全国著名的名优茶生产基地和茶叶综合加工利用中心。到2015年,宜昌茶叶面积将达到75万亩,综合产值达到114亿元,形成萧氏集团等龙头产业集群,成为湖北第一、中国一流的茶叶强市。
何为强市?强市意味着茶叶品牌、茶叶附加值、茶叶产业规模,都能在全国排得上号,处于领先水平。
为实现这一目标,宜昌市委、市政府首先明确要建成建设3~5个现代化企业集群和示范区,建成中国茶产业高新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即:推广普及茶叶加工清洁化、连续化、智能化生产技术,完善名优茶、茶食品、茶饮料等工业化制造体系。
初夏时节,笔者走进宜昌萧氏集团,在这里,现代高效农业样板企业已初具规模,现代科技力量贯穿茶园建设、茶树种植采摘、制茶技术、产业链延伸等各个环节。
事实证明,只要把科技当做第一生产力,企业发展步伐就会大幅加速。宜昌萧氏集团在中国茶叶行业排名中由2006年的第49位,2010年昂首挺胸跻身第5位,连续5年排名居湖北省同行业第一。萧氏品牌一举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
科技催化老茶园高效无害展新姿
年轻阿妹山坡采茶,俊朗阿哥山头喊情歌,这是影视画面中常见的镜头。
事实上,中国传统的采茶是一项高体力劳动,并不像情歌中唱的那么悠闲轻松。
按照茶树的生长规律,一棵茶树在春夏之间可采茶芽三至四遍,若无人采摘,便经过夏天生长成为茶枝。为了不影响第二年春茶发芽,许多企业只能在秋冬季节花钱聘请工人,用修剪机将茶枝统一剪掉,然后埋在土里腐烂后成为肥料,或者晒干后作为农家的柴火。
在日本,一个人操作一台乘用型采茶机,采一亩茶园只需要13分钟,1个小时可以采完5亩茶园,工作效率极高,大大降低了采茶的劳动强度。而在中国,手工采名优茶,每500克干茶需要采5万个芽头,这意味着采茶工人要弯腰5万次,劳动强度之大可想而知。
然而,如果直接将日本各种先进的采茶机械引入中国,却根本行不通。
日本的乘用型采茶机要求土地的斜坡面不超过30%,它要求茶树的茶间距在180厘米左右,株距40厘米左右。每条茶道的尽头必须有足够平坦的空间,能够满足履带式机械的转弯和调头。即使是半人工操作的携带型采茶机、可搬型采茶机,也需要茶树的树冠一般平齐,发出的新芽都在一个平面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6-11/167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