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枣树村的新生


  2008年国庆节前,在乡亲们的祝贺声中,石光武一家搬进了新修的木架结构房屋,成为青川县第一个震后搬进永久性新房的农户。2008年年底,枣树村70%以上的重建户入住建成新房。2009年6月,全村207户受灾农户住进了新房,农房重建全面结束。

  记者在石光武的小店门前看到一副醒目的对联:一臂独擎,天大困难能战胜;二人连心,地动山摇何所惧。横批:自强不息。许多到过枣树村的人都会在此留影。2008年底,石光武买下一辆客货两用五菱车,由儿子驾驶跑运输。石光武的女儿和儿媳一同在外务工,自己和妻子经营小店,他还被村里聘上卫生保洁公益性岗位,每个月还领到450元工资,真正过上了幸福新生活。

  不能住着别墅吃红薯

  地震前的枣树村名不见经传,地处川北深山大壑,耕地稀少,交通不便,“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身无三分银”。虽然枣树人从未放弃致富梦,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多元,青壮年不得不外出打工养家糊口,留守老人和儿童守着几分贫瘠的山地。

  罗义碧介绍,地震使全村的基础设施和产业设施全部受损。震前枣树村就有茶叶种植、生猪、土鸡养殖等传统产业,震后枣树村借助宁波的援建支持,大力开展产业重建,确立了“茶果畜牧促增收”的特色产业重建思路。

  枣树村有着种茶的历史传统,但始终不成气候。恰好地震对口援助枣树村的是浙江省宁波市,那里有中国茶叶研究所的科研优势和品牌优势,“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机遇,打造品牌,把茶产业做大做强。”

  罗义碧告诉记者,村里已经建了2个茶叶加工厂了。村民王文清新建的茶叶加工厂,整齐摆放着揉捻机、烘干机、精选机等制茶机械。这些制茶机械一部分是王文清自己买的,一部分是浙江援建的。枣树村的茶叶经过精制,每斤售价从几元钱提升到几十甚至上百元。灾后重建中,枣树村的茶园已经恢复到1027亩,茶叶种植及加工成为枣树村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

  枣树村林地资源丰富,怎么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枣树人瞄准了土鸡养殖业。180万元援建资金,投入了土鸡养殖带产业援建项目。全村培育森林土鸡养殖大户52户,建成了年出栏50000只的土鸡养殖小区。村里还成立“土鸡养殖协会”,和公司合作负责土鸡收购。“目前土鸡销路很好,不愁卖!”

  罗义碧兴奋地告诉记者,由浙江援建的生猪养殖场在加紧建设。“在管理方式上,实行集中建设,分户管理。”

  “种茶、养鸡、养猪,这些都是传统项目,能真正做活吗?”对于记者的疑问,罗义碧充满自信地说:“肯定会赚钱的,同样是种茶,加工前后价格差好多倍呢。山鸡,我们以前只知道零散养,不知道这样的生态中生长的鸡本身就具有卖点,客商看了我们的生产环境,都下订单,现在是订单养殖。至于养猪,也和以前大不同,现在是低碳养猪,养殖场里都闻不到粪臭味,无公害生猪本身效益就不错,猪粪便通过生物发酵还能变成有机肥,再赚一笔钱。你算算,这些是不是增收了?”

  发展新生果园是枣树村灾后重建的又一产业项目,新建经济果园640亩,有核桃、樱桃等。“核桃三年挂果,五年盛产,一亩至少能收入四五千元,以后就变成摇钱树了。”

  “不能住着别墅吃红薯,这是宁波援建人员对我们说的话,我们感触很深。地震以前,大家守着地受穷,村子里的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地还是那块地,林子也还是那片林子,有了产业发展,大家就有奔头了,人也留下来了。”

  在罗义碧看来,欣欣向荣的产业重建,为村民的幸福生活铺平了道路。罗义碧说,他现在要做好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做好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如果技术服务和培训跟不上,再好的产业规划也出不了效益。”

  第二件事情是做有品牌的农产品。“枣树村的农产品、土特产没有自己的品牌,市场价格也偏低。现在枣树村也有点名气了,很多人都知道总理来过枣树村,我们要打响‘枣树村’这个牌子。”

  故事就是文化,文化就是风景

  李玉明是石光武的邻居,那条“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标语就贴在他家房上,他是枣树村第一个办起“农家乐”的人。

  记者到李玉明家时,正赶上周六下午。李玉明刚送走几桌客人,正在忙着收拾。“今天生意还不错,有三四桌客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枣树 茶叶 红薯 玉米
上一篇 : 吴金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