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给农村孩子一个公平的起点


三农视点 给农村孩子一个公平的起点 ——河南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扫描

  □□ 本报记者张凤云

  近年来,河南省坚持“政府主导、以县为主、统筹城乡、区域推进、分类指导、逐步实施”的原则,以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和师资力量均衡配置为重点,建立健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不断缩小,逐步为农村孩子创造了一个公平均等的受教育机会。

  让城里的优秀教师进入农村学校课堂

  4月25日,“落实纲要看基层·河南行”采访团来到了河南洛阳新安县仓头镇孙都小学。当时,孩子们正在上体育课,腰鼓打得“砰砰”响,引得附近村里不少老人、妇女来看热闹。

  22岁便到孙都小学当校长的黄银是典型的“80后”。他说:“这些年,河南省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逐年加大。我们这里的老师,只要能够拿到计算机证的,费用都给报销。我们还跟其他学校建立了帮扶对子,让城里的优秀教师进入农村学校课堂,现场给我们讲课,效果非常好。”

  据了解,河南省从2010年秋季开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国拨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了小学生400元、初中生600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提高到小学生每天3元、初中生每天4元。近几年,该省又先后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等。2009年全省预算内义务教育经费总额达到309.2亿元,较2005年增长了1.2倍。

  近两年,全省大多数市县还采取公开招录的办法,补充了一批中小学教师,并向农村倾斜。2009年河南启动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每年从优秀大学毕业生中选聘1万名特岗教师到农村任教。同时还实施了新任教教师到农村任教、城市教师支援农村教育以及县域内教师交流制度。2007年至2010年,全省有5万多名中小学教师参与了交流,培训了一大批农村中小学骨干力量。

  让打工子弟有一张安稳的书桌

  韩愈中学位于孟州市韩庄村,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由于地处孟州市工业集聚区,近年来打工人员逐步增多,解决打工子弟入学问题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当时我和我妈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学校问能不能来上学,老师说‘来上学没问题’,没想到报名后三四天就接到入学通知了,而且费用和当地学生是一样的。”韩愈中学八(二)班班长董良震老家在山东省曹县,几年前父亲来到韩愈中学旁边的全义农场打工,把全家都带了过来。

  孟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汤文胜对记者说:“保证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能够得到很好的教育,也就是保证企业用工,也就是保障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此政府专门拿出一部分资金,将外来人员子女全部就近安排到公办学校就读,做到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应入尽入。”

  为打工子弟在城里提供一张安稳的书桌,是河南省高度重视的问题。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吴长运说:“河南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确保这些孩子能够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

  让城乡教育资源布局更加合理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空心村现象凸显。一方面是一些农村校舍闲置;另一方面是城镇的教育资源越发紧张。吴长运说,近年来,河南省高度关注统筹考虑城镇化发展、未来人口变动、城乡布局结构调整等问题,以县域行政区域为单位抓紧编制、完善中小学布局规划,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明确永久性保留学校、过渡性保留学校和撤并学校。对人口居住分散的农村偏远地区、山区必须保留的学校和教学点,在核定教职工编制时给予倾斜。

  吴长运介绍说,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河南省完善了表彰奖励机制。“现阶段,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县。要如期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关键是要找准抓手,建立推进工作的长效机制,调动县级政府的积极性。2007年河南在全省开展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创建活动,并对每个获奖县(市、区)给予80万元的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县级政府的积极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 建立健全 农村中小学
上一篇 : 枣树村的新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