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枣树村的新生


来自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的重建报告—— 枣树村的新生

  ■■ 本报记者李丽颖

  从四川广元市出发,下了绵广高速公路,经过一弯又一弯山路,记者来到川北大山里的青川县枣树村。

  枣树村,位于青川县城南20里,远望明镜山,依傍灵宝河。路边一块大石头上刻着三个红色的大字:枣树村。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如果不是有人告诉你,你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汶川大地震的极重灾区;如果不是有人告诉你,你很难想象一个村庄只用了短短三年时间重建成如此的模样。

  春日的午后,阳光正明媚。青青山川脚下的枣树村安详而静谧。干净规整的水泥路通向村中,白墙青瓦的民房富有川北特色,人形屋顶和木兰花窗,大门两边朱红色的对联,房前屋后种有蔬菜和果树,这是汶川特大地震三年后恢复重建的枣树村。

  47岁的石光武是枣树村枣树坝社残疾村民,早年间一场事故导致他失去右手,妻子张正芳是先天性聋哑人。但正是这对残疾夫妻在“5·12”特大地震后不等不靠,第一个在村里建起了永久性住房。

  “5·12”地震前,石光武一家人靠种地、开小卖部的收入生活,虽然残疾,但石光武勤劳肯干,盖起了一幢两层楼八间的砖瓦房,日子过得不错。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石光武辛辛苦苦建起的家在那一刻被震成废墟,多年来勤劳致富的成果在那一天化为乌有。

  望着震后的残垣断壁和妻子的无语泪流,石光武的心在痛:家,没有了。妻子张正芳无法说话,但她焦灼的目光却深深刺痛着石光武。“没有经历过地震的人,很难体会到家一下子就没了的滋味。”石光武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感触良多。他宽慰妻子说:“怕啥,只要有手有脚有条命,再大的困难也无所谓,房子垮了可以重修嘛。”他告诉记者,当时寻思着得马上重修房子,否则接下来的日子怎么办?一家人要住哪里?怎么生活?

  2008年7月,枣树村党支部号召村民修建永久性住房,石光武第一个站出来响应。

  青川位于龙门山断裂带,7月的时候仍然余震不断,小余震不计其数,大余震已经十几次了,谁也说不清将来会不会有更大的地震。村民们对石光武着急建房的行为无法理解,纷纷劝他说:“你这么急着修房子干啥?再地震你不是白修了吗?”“你两口子都是残疾人,再等一等,修房子的事国家肯定会管的。”石光武说:“我相信国家是会管的。但是,这么大的灾难,国家要管多少人,得解决多少困难啊!光等光靠政府是不行的,要住房子必须靠自己动手。”

  时间一天天过去,石光武的房子一天天建起来。“人家残疾夫妻都能自己重建家园,我们好手好脚还等什么啊?!”在石光武的带动和感染下,越来越多的枣树村人加入到重建房屋的行列,全村的永久性住房开始大面积建设。

  看到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了,枣树村村支书罗义碧高兴坏了。为了给大家鼓劲,村委会将村民的话修改一下整合出了两条标语。“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两条标语用红纸写好,贴在建房进度快的尚元进和李玉明家房子上。罗义碧告诉记者:“当时枣树村一家比一家、一家赶一家,家家都是不分白天晚上的建新房,真是热火朝天,村里的劳动力少,大家就互帮互助。”

  2008年8月31日,来到四川灾区的温家宝总理想看一个已经开始灾后重建永久性农房的点,青川县一下子就想到了枣树村。

  石光武告诉记者,温总理来时,他正在和妻子建房。“当时我紧张呢,这么大的官来了,我还有点不相信,更没想到总理能一字不差地背出这两条标语。”

  温总理高度称赞两条标语:这是老百姓的话,抗震救灾要靠这种精神;重建家园、恢复生产要靠这种精神;使灾区将来发展得更好,也得靠这种精神。

  “总理对我们村民自己写的两句话给予这么高的评价,村民特别受鼓舞,干劲也更足了。”罗义碧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枣树 茶叶 红薯 玉米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 吴金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