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居舒适 日子安顺
——贵州安顺市有里有面推进宜居乡村建设观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走进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火花镇龙头村甲西组,只见干净整洁的绿化通道直通每家每户门口,精美的墙绘把村庄装扮得格外美丽,小楼房依山而建,房前栅栏交错,院坝晾晒着稻谷,一幅和谐幸福的宜居乡村图展现在眼前。
谁会想到,这个美丽村庄2个多月前还是典型的“脏乱差”村。如今,经过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龙头村的改变正是安顺市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真实写照。
去年2月,安顺市作出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行动决策,各镇村迅速掀起大扫除热潮,扫庭院、清沟渠、除垃圾,整治农村人居环境。随后,安顺市委明确提出“一个月取得明显成效、三个月彻底改变”的创建目标,全面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奋力在乡村振兴征程中开新局。
“乡村要振兴,宜居是前提。”安顺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说,通过宜居乡村创建,改造村容村貌,整治乱堆乱放,改变传统陋习,提升了乡村颜值,提振了农民精气神。
11个多月的时间,安顺农村人居环境彻底改善,一个个村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脏乱差”变成了“洁净美”,广大农民真正发挥了主体作用,在乡村振兴中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山水画卷般的乡村在黔中大地上徐徐展开。
环境美起来——
有“颜值”更有“内涵”
在紫云县白石岩乡岩上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有小花坛,室内室外干净整洁。村民王福坤房前的小菜园中,刚播的蔬菜已长出了嫩芽。
王福坤告诉记者,以前自家的牛粪找不到地方堆就堆在家门口,遇到下雨天,粪水横流,又脏又臭。现在,村里建有牛粪集中堆放场。堆放牛粪的地方被翻耕改造,就成了一个小菜园。
“经过人居环境整治,寨子干净亮丽了。”王福坤说,居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心情舒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过脱贫攻坚,农村产业有了一定基础,但生态宜居还有短板。”很多基层干部群众表示。
“歪寨出门爬大坡,四面环绕都有河,东西南北流出去,唯有歪寨灌不着。”安顺经开区阿歪寨村是一个布依族古村落。过去,这里村庄环境“脏乱差”,村民生活困苦,村级组织薄弱,是安顺市有名的“问题村”。
2019年,阿歪寨村被住建部列入“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抢抓机遇,坚持问题导向,探索推行党政主导、要素主攻、改革主推、群众主体的“四主”模式,有效推动党委政府、企业、村民各方共同参与村庄建设,形成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共同缔造”新格局。
与此同时,阿歪寨村规划了占地100余亩的“藤甲谷”景区,依托布依族传统规划了“一院一品”精品布依民宿,聘任专家学者组成文化顾问团,采写村史传说,梳理文化脉络,撰写阿歪寨布依族传统民俗、三国藤甲故事,制作布依族民族服饰,编排布依舞、藤甲舞,重塑阿歪寨布依族文化底蕴、打造中国“藤甲之乡”。
如今的阿歪寨实现从“大乱”到“大治”、从“问题村”到“示范村”、从“贫困村”到“振兴村”的蜕变,走上由“歪”变“正”之路,村级集体经济从不足1万元增至目前的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7年的不足4000元增至目前的1.3万元以上。
在安顺乡村,“四清两改四严禁”成为群众耳熟能详的热词。清理生活垃圾、沟塘水污、畜禽粪污、房前屋后,改善房屋装饰外貌、改变村民不良习惯,严禁秸秆禁烧、垃圾乱烧、私搭乱建、乱占耕地,各地对标对表,迅速推进农村治脏、治乱、治违。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2-01-17/226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