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农业发展瓶颈问题要靠科技来解决


农业发展瓶颈问题要靠科技来解决 ——2011中国(丹阳)农业科技洽谈会见闻

  □□ 本报记者曹茸

  4月21日,江苏省丹阳市会展中心,农业科技洽谈会正在这里举行。只见入口处停满了奔驰、宝马等高档轿车,走下来的都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农业企业家,不少人身家过亿。

  地处苏南板块的丹阳,虽是一个县级市,但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18位,2010年财政收入超80亿元,农业增加值近3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超11000元。在当地农业企业家和农民眼里,对于给他们带来巨大财富的科技有着更深的认识,也有着更迫切的需求。

  此次洽谈会由中国农业专家咨询团和丹阳市政府共同主办,30多家科研院所的百余名专家发布了260余项实用技术,吸引了200多家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参加。走进会场,记者见到了洽谈合作的热烈场面——

  “茶博士”王金和:勤奋解决温饱,科技才能奔小康

  江苏吟春碧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和是参加科技洽谈会的老“运动员”了,他告诉记者:“政府每年都搞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科技洽谈会,我来这儿不是盲目咨询,而是考虑企业升级换代的问题,我们需要一整套的技术体系,包括水源、生态、技术、品种等。”

  人称“茶博士”的王金和,说起茶经茶道口若悬河,从“吟春碧芽”品牌的命名到茶园新工艺、新技术的引进,处处体现着他的智慧。“我们能从一个3万元起家的村办小企业,发展成为产值8600万元的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并准备上市,靠的就是人才和科技。以前一斤茶叶只能卖100块钱,现在能卖到1000块,几千块,最贵的绿茶甚至能卖到3万元。每亩茶园两三年就能开出一辆小汽车,我们已经带动3800户农民致富。”王金和不无自豪地说。

  如今,企业虽然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拥有10多名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农艺师和制茶师,甚至以40万元的年薪聘请了茶博士,王金和仍觉得人才和科技是稀缺品。

  “勤奋解决温饱,科技才能奔小康。如何从一个农民变成一个企业家,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引进人才、引进科技至关重要。引智就是储备黄金,科技带来的不仅仅是‘1+1=2’,而是几何式的成倍增长。”王金和一语中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学专家李文华认为:“集约化农业、高效农业就是要用高新技术来武装,要高效利用土地、水源、光热等资源,让过去成为农业发展瓶颈的问题依靠科技来解决。”

  “草菇大王”姜建新:没有科技支撑将一事无成

  江苏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建新和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金霞正在签订“耐低温草菇新品种选育”合作协议,他们已经是合作10多年的老朋友了。

  “张老师对我帮助可大了!前几年,我们生产食用菌都是袋栽,费工费时,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我们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生产方式。张老师帮助我们引进利用日本的技术和设备,进行瓶栽生产,一下子节省劳动力成本20%以上。”姜建新告诉记者。

  姜建新的企业拥有多项国家专利,是我国食用菌领域优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内规模最大的草菇工厂化周年生产基地,固定资产超8000万元,今年产值有望过亿。

  张金霞告诉记者:“中国农科院食用菌工程技术中心江苏分中心就由他们企业投资建立。这个中心不仅要满足他们企业的技术需求,还要针对全省的技术需求进行研发、设计技术路线。”

  被誉为“草菇大王”的姜建新已年近60,他对科技致富感触颇深:“我们农业企业和工业企业一样,没有科技支撑将一事无成。我们这一代企业家,都是农民出身,文化程度不高,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往前走难度很大,怎么办?只能是寻求科技合作。今后企业还将向深加工方向发展,更离不开专家支持。”

  传统模式式微,科技做大农业“蛋糕”

  丹阳是经济发达地区,也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先进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8%。几天的采访使记者见识到了当地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的魅力,更感受到了深植于农民企业家们心中的科技情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菇 食用菌 茶园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