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审计战线“铁算盘”汪锡广


审计战线“铁算盘”汪锡广

  □□本报记者张凤云通讯员潘正军高洁

  有人说他像夜巡的“猫头鹰”,是国防经费的“守门员”;有人说他像专捉害虫的“啄木鸟”,是干部成长的“免疫师”;还有人说他像水泼不进风吹不动的“硬骨头”、是不通世故的“老倔头”。他就是有着审计战线“铁算盘”之称的南京军区联勤某分部审计办主任、高级审计师汪锡广。汪锡广先后参与组织过对608个(次)单位、2357个工程项目的审计,查处和审减超预算开支和施工单位不合理收费逾亿元,创造了12年无信件、无上访、无投诉、无复审的纪录。

  “监督是审计的天职,讲原则是我的职业名片”

  2004年2月,汪锡广带队对某国防工程六标段预算进行审计。

  “胆子太大了,计划投资才900万元,送审标底居然超出了整整700万!”汪锡广一看资料,气就不打一处来。他急吼吼地走进当地建材市场调查取证,对每一种材料进行核价。经过5天的忙碌,他一下子就对原定标底审减了820万元。

  “监督是审计的天职,讲原则是我的职业名片。”汪锡广所在的分部,每年在建工程和采购物资等涉及经费数额很大。每一次审计,汪锡广都要见人见事见底,整改问效绝不含糊。

  不和建筑商同利,不与承包商拉拉扯扯,这是汪锡广的行为准则。有人说他超凡脱俗,但是王锡广却说:“超凡脱俗是假的,如履薄冰才是真的。”

  “触动利益是件难事,每一次审计都是一场战斗”

  2005年3月,汪锡广和战友们着手审计某部的电力安装工程。几个回合审下来,工程队多计工程量等问题一一浮出水面。工程队老板和预算员却大喊:“我们报的就是这个价。你们如果要动金额的话,我们就断部队的电!”

  汪锡广一听就火了。但他知道,审计工作是以事实、数据和法规说话的。汪锡广进一步做好核实取证工作,终于发现已埋设的6个管道只有部分完全用在部队,另外一些被地方单位占用,但费用却全部算在部队头上,仅此一项就多报了近100万元。

  “触动利益是件难事,每一次审计都是一场战斗。”汪锡广对此深有感慨,但他的态度一如既往地坚定。

  在高调“曝光”别人的同时,汪锡广还把监督的“手电筒”照向了自己,制定了审计干部“七不准”规定,扎实抓好审前教育、审中督查、审后回访等制度。

  “多一些未雨绸缪,才能少一些亡羊补牢”

  “多一些未雨绸缪,才能少一些亡羊补牢。”在汪锡广看来,审计工作只当经济问题发生后才进行揭露、查处的“马后炮”远远不够,还要当问题发生前的“瞭望哨”,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保健”和预警功能。

  针对合同签订不够严谨、中标结果执行不够严格等问题,汪锡广向分部党委建议,对50万元以上项目合同,必须由财务、营房、审计等机关职能部门联合审核后才可签订。这一做法成效十分显著,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和纠纷。

  汪锡广还带领办公室的战友先后建立完善了战备工程审计巡查机制、三级复核机制和审计质量抽查等机制,充分发挥了审计监督在党委决策中的参谋作用。

  近年来,他还会同有关部门帮助基层单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收回借垫款800多万元,盘活利用各类实物资源1.8亿元。认真审,真心帮。如今,汪锡广在基层有口皆碑。

  去年7月,汪锡广被总政表彰为“全军优秀共产党员”;去年12月,他被解放军四总部表彰为“全军模范审计工作者”;今年1月,他被总政和军纪委联合表彰为“全军优秀纪检监察干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数据 办公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