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戏曲进乡村 欢乐进万家


戏曲进乡村 欢乐进万家

——河南省新郑市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供给
本报记者 张培奇 范亚旭

  

  

  戏曲进乡村 欢乐进万家

  

  资料图

  3月20日,在河南省新郑市和庄镇老庄刘村,58岁的刘桂霞忙里偷闲,一边整理着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资料,一边唱着她最拿手的《穆桂英挂帅》。“因为疫情,大家伙没法聚集在村里的戏台上唱,这时间久了都忍不住想哼上几句。”既是老庄刘村党支部书记,同时担任老庄刘村剧团团长的刘桂霞说。

  在新郑市,刘桂霞只是众多戏迷之一。近年来,新郑市紧贴当地戏曲文化群众基础深厚的实际,以“戏曲进乡村·欢乐进万家”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共建、全民共享”的办法,夯实基础、创新方式、搭建舞台,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供给,让百姓得到实惠,让戏曲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实现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城乡群众幸福指数也连年位居河南首位。

  

  政府主导 科学谋划 让“戏曲进乡村”惠民利民

  “过去,都是要跑遍十里八村去看戏,现在不出村就能在家门口欣赏名家唱段。最兴奋的是,这些名角不仅到村里唱戏,还教村民唱戏,我们要是想听啥戏,还能提要求。”从“唱啥听啥”到“想听啥给唱啥”的转变,让刘桂霞高兴不已。

  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新郑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依据,科学谋划每年戏曲进乡村演出剧目,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进行调整,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全市;每场演出结束后,向现场群众发放《戏曲进乡村调查问卷》,征求对节目、送戏下乡时间和场次的意见,根据反馈意见酌情调整送剧目录,实现由“政府端菜”到“百姓点单”的转变。

  自2002年,新郑市出台“政府买单,群众看戏”惠民政策以来,全市已连续17年开展“百场演出送农民”和“共走创业路·同唱和谐曲——百场戏曲巡演”活动。随着群众对优质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全市不断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扩大购买范围,逐年增加演出场次,目前已增至每年300场。2015年以来,全市财政总计投入演出经费900余万元,购买演出2114场,实现每个行政村每年看2场戏的目标。

  为有力推动送戏下乡活动长效开展,新郑市还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定期听取汇报,研究推进措施,统筹协调有关事宜,形成“市委主导、人大监督、政府督查、政协调研、半年考核、年终验收”的工作格局。

  同时,让老师成为传播戏曲的使者,在校园埋下戏曲的种子。新郑市中小学校把戏曲艺术纳入教育课程计划,编写校本教材,每两周开设一节戏曲知识课程,使学生学唱、会唱、唱响传统戏曲,以解决“明天谁唱戏、谁送戏”的人才匮乏问题。

  

  强化保障 夯实基础 让“戏曲进乡村”常态常效

  自2016年起,新郑市实施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对原有的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大院等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全市财政投资5000万元,实行创先争优,以奖代补,乡镇累计投入建设经费1.67亿元,基本实现乡村两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戏曲舞台成为农村的“文化地标”。

  乘上三年行动计划的东风,老庄刘村原来的小戏台被扩建为大戏台,村剧团有了专业的舞台、服装、道具和音响。“你只要一开演,就有不少南来北往的人围在戏台下面看。”老庄刘村剧团成员陈芝兰说。

  戏曲看多了,群众对文化建设的要求也高了。新郑市坚持把包括戏曲进乡村工作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费,纳入市、乡两级财政预算,给予足额保障。自2015年以来,全市财政累计投入文化事业经费2.97亿元,年均增幅达13.9%。2019年又增加投资8亿元,全面启动市级综合文化艺术中心、图书档案方志馆等大型文化设施项目建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相结合 连续 种子 传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