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的都是“卡脖子”难题
——山东省驻栖霞市亭口镇服务队抓党建促振兴
刘义明 王又磊 赵益
乡村振兴服务队走进大山中。 赵益 摄
近日,笔者来到山东省驻栖霞市亭口镇乡村振兴服务队派驻地,看到以衣家村为中心,共包含8个村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里,正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柳夼、马家瑶、林家庄3个村子中机器轰鸣,正为备战抗旱打深水井;衣家村劳动力全部出动,有的在山上忙着合作社生产项目,有的在村里整治村容;占疃村党支部书记丁永财带着村民在刚流转的20亩田地里平整土地,准备上马育苗项目……
乡村振兴服务队进驻以来,紧紧抓住农村党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以党建为统领,力促乡村全面振兴。只一年时间,党建“火车头”作用发挥明显,目前服务队已吸引各方投资3900多万元,为整个片区组织建设、产业布局和生态治理带来巨大改变,服务片区面貌焕然一新。
竖起党旗 让百姓心里有依靠
乡村振兴服务队刚来服务片区时,各村党组织涣散,党建阵地设施陈旧,有的村“两委”办公室窗破屋漏,屋里无处可坐,有的甚至没地方办公。“省城来的服务队,能给村里做点啥?”老百姓也投来怀疑的目光。
经过大量走访调研,服务队队长、省海洋与渔业执法监察局政委孙华与镇党委一起召开村党支部书记会议,他说:“乡村振兴核心在基层党支部,依靠的是全体村民的力量,首先要把党旗竖起来,让老百姓看到希望,有所依靠。”
很快,“党徽戴胸前”成为每名党员的自觉行为,村里广播也传出越来越多来自党支部的声音。服务队多方筹资180万元,新建、翻新村党支部办公场所,并为8个村的办公室、会议室和活动室统一配备规范化办公桌椅、党建展板和宣传栏等,村村做到了“看有形象、听有声音、学习有桌椅、活动有场地”。老党员马玉安感慨道:“这下可有家了!”老百姓也纷纷点头:“这才像个党支部的样子。”
有形的旗好立,老百姓心中的旗立起来却不容易。服务队与亭口镇党委、政府协调配合,培训各村支部成员,补齐配强村“两委”班子;建立服务村党支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学习基层党建实用常用理论,解读政策文件,座谈交流工作难点问题,帮助想点子出主意;以打造衣家“三同”教育基地为契机,组织各村党员学习衣家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衣家精神”;带领各村党支部书记带着问题走出去,学习外地党建工作经验,考察适合当地特点的产业发展项目,解放思想、打开思路,动脑筋出新招。
服务队以“衣家经验”为基础,在服务片区普及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形成利益共同体,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党支部号召力与带头作用。在此基础上,成立以衣家村为中心的示范片区联合党总支,统筹规划协调各村资源,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精准施力 把事办到乡亲心坎上
在调研走访查摆出的一大堆问题中,队长孙华看出了门道。他找来亭口镇党委书记史大磊,一起从问题堆里扯出几条让农村农民“卡脖子”的难事来。
农村畏旱如虎,几百年来村民饮水无保障,灌溉靠老天,近两三年每年都有因旱枯死的果树。崎岖的山路与电力的不足也限制了产业规模化和现代化发展。问题找准了,思路就明晰了——从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入手。
首先向地下要水,优先解决“吃水难”问题。服务队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到2019年5月,服务片区8个村,村村都打了一眼深水井,并安上净水设备,保证农民吃上干净安全的井水。此事立马赢得乡亲赞誉,村民态度发生了变化,参与村里劳动的积极性高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20-04-02/346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