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一座红色博物馆的困境


一座红色博物馆的困境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培奇 王帅杰 范亚旭

  

  

  一座红色博物馆的困境

  

  复兴博物馆。

  

  

  一座红色博物馆的困境

  

  李东海正在给参观的小学生讲解。

  

  

  一座红色博物馆的困境

  

  5600多枚毛主席像章和军功章摆放而成的中国地图。

  

  如此艰难,为何还要坚持在县城办一座红色博物馆呢?

  人的一生,犹如一座博物馆。

  每日清晨,满头银发的李东海都会早早起床,给门口的盆栽剪剪枝,整理下柜台陈设的藏品,打扫下室内的卫生……一切准备停当,老人便在昏暗中等待着第一批参观者的到来,继而在等待中回味着自己过往的时光。

  

  “平时没人来,我们就不开灯,省点电费。”

  走进河南省西平县老干部局家属院,穿过一条幽静小巷,小巷尽头“复兴博物馆”的标志便映入眼帘。转身,来到一栋普普通通的五层居民楼前,这便是在当地颇具盛名的西平县复兴博物馆。

  两扇红色的钢框大门外,是沾着水珠、翠绿欲滴的花花草草,而门内却是别有洞天。见有人,复兴博物馆馆长李东海连忙打开大门,转身打开了屋里的灯。刹那间,原本昏暗的屋内顿时明亮起来。

  李东海一边招呼人进屋,一边解释:“平时没人来,我们就不开灯,省点电费。”

  进门就见到两座毛泽东雕像矗立在一旁,往里走,只见一辆实木雕刻的莲花轮马车在大厅格外醒目。“这是1969年的毛主席等身像,那是毛主席转战陕北时曾乘坐过的马车……”李东海轻声细语地讲解着每一件红色文物的渊源。

  扶着简易的不锈钢扶手,踩着水泥台阶拾级而上,跟着老人略显蹒跚的步伐,耳畔传来老人如数家珍般的细语:陕甘宁边区打土豪分田地的房产证、抗日战争中缴获的日寇军刀、淮海战役中的支前小推车、新中国成立后的伟人雕塑与画像……墙上一张挨一张挂满了字画,展柜上铺满了各式展品,有些地方的展品因为太多而摞在了一起。甚至在一个小屋里,各式书籍、杂志堆在一起像座小山,连捆书的布带都未解开。

  “因为空间有限,展馆常年展出的文物不足万件,更多的藏品都在闲置的房间堆着。”李东海眼帘微垂遗憾地说道。

  博物馆一楼的一侧,是李东海和家人居住的房间。走进去一看,只见从卧室到楼梯再到闲置的房间,成摞地堆放着以旧报刊、旧书为主的众多收藏品。“北京儿子的家中还有四个顶到天花板的书架,都装满了,估计有一万多份。”李东海说。

  而这还只是李东海运营博物馆面临的诸多挑战之一。

  “难啊!当初没想到运营一个博物馆这么困难。”李东海整理着一番走动后稍微凌乱的头发说道,“博物馆开馆起就一直免费,这些年全靠我和爱人的工资维护着。”

  李东海和爱人杨玉莲两人每年退休金有8万多元,光维护博物馆运营就要花去7万多元。所以博物馆平时只要没人来,老人就很少开灯。而当初新建眼下这栋五层小楼花了一百多万元,还是李东海卖了一些明清字画做补贴。而卖字画买红色收藏品,也成了李东海持续收藏红色文物的一种方式。

  除了资金匮乏,文物的日常维护也存在诸多困难。李东海每周都会将五层小楼全部打扫一遍,平时有空时也常为藏品拂尘,但是更多的维护,就无力进行了。“现在光靠我个人运营还是艰难的。我今年72岁了,爱人年纪也大了,平时还得照顾100多岁的岳母。我也想好好维护这些文物,奈何力有不逮啊。”李东海表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面条 估计 雕塑 莲花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