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龙:坚守“阡陌”好后生
李书哲 本报记者 文洪瑛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共青团江西省遂川县委迅速组织当地团员、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组成青年突击队,共筑防疫的坚实堡垒。遂川县戴家埔乡阡陌村19岁的大学生李志龙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情况紧急,我应该有担当”
“情况紧急,我应该有担当!”大年初一,阡陌村微信群一条组织“青年突击队”参与防疫的消息,让还在与全家人看总台央视春晚回放的李志龙一下子行动了起来。
令他没想到的是,值守第一天就遇到不少困难。群山环绕的阡陌村气温低、风力大,站久了难免冻得手脚发麻;许多村民还未意识到病毒的危险性,必须用客家话耐心解说;白天有人值守,但晚上仍有盲区。李志龙非但没有退缩,反而找到带队值守的村干部,提议增加一轮晚班值守。
其实,能有这份成熟和担当,与李志龙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李志龙的父母一直在浙江务工,他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农忙时节帮着大人插秧、耕田、割禾、收谷……
穿上制服守护一方平安,是李志龙从小的梦想。年幼时看到“阿兵哥”回村里探亲,高大威武的军人形象就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敬礼!定住10分钟!”如愿就读江西警察学院后,李志龙所在的军训方阵荣获一等奖,他也因表现优异被评为学校“军训标兵”。学校的半军事化管理磨炼了他的意志,也让他将校训“忠诚奉献,知行合一”铭记于心。
“别看我瘦,我可有肌肉”
“如果放你过去,我就愧对身上的志愿者袖章,也愧对1000多名村民。”村里有位廖大哥想去邻乡走亲戚,李志龙把他拦下,并耐心细致地为其讲述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好不容易成功劝返。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见过打摆子(方言,患疟疾),当时也不用隔离、戴口罩,一个‘肺炎’有啥大不了的?”入户宣传时,有位王大爷不以为意。眼看着说怕是说不通,李志龙灵机一动,掏出手机给王大爷看了一个视频,内容是关于一人感染致全家确诊的真实案例。看完后,王大爷这才理解并答应尽量不出门,出门戴口罩。
因为这两件事,李志龙觉得让村里的男女老少真正认识到防控的重要性刻不容缓。为了让知识点通俗易懂,他自创朗朗上口的客家版“防疫绕口令”,敲锣打鼓宣传。久而久之,口口相传的村民也成了“义务宣传员”,并自发为值守点提供后勤保障:廖海霞送来泡面、黄云忠提供口罩、李成福搬来矿泉水。一位家中并不宽裕的八旬老人,坚持捐款100元;甚至此前被劝返的廖大哥都通过微信群表达歉意,还捐献了物资。
此外,李志龙和3名队友主动承担起消杀任务。凭借在校期间良好的体能训练基础,背起50斤的电动喷雾机也能健步如飞的他,幽默回应质疑者:“别看我瘦,我可有肌肉!”
“有啥要的,随时送上门”
移民点李谨红——牛奶,移民点兰观石——纸巾,下湾组刘云峰——牙膏……代购清单上,写着长长一串名字和对应物品。因为交通管制,李志龙开始了骑着摩托车“买买买”的代购生活。
“阿公,有啥要的再跟村里说,我们随时送上门。”一天下午,李志龙给石告组70多岁的五保户方达送去了大米和食用油。
老人打开门,感激地说:“听说不能外出,我就开始担心家里吃的不够。还好你帮忙送来,谢谢啊,好后生!”
“很活泼、有礼貌、有担当!以一名人民警察的标准,在我们村青年中树立了一面旗帜。”村党支部书记刘世宝竖起了大拇指。
在李志龙的感召下,乡里的青年志愿者从十几人发展到200余人,身影闪耀在战“疫”一线,活跃在脱贫攻坚战场:福龙村吴光宏出栏的50多羽鸭子销售无门,大家利用电商平台销售一空;参与复产复工宣传,帮助40余名贫困户实现就近务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20-03-13/344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