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粮食生产已经持续14年稳定发展,与此同时也积累了不可忽视的问题。生产上,“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改变,保证粮食持续稳定供给的难度依然很大。投入上,一些种粮大户普遍依赖贷款投入,但贷款难度大,获得贷款满足率普遍低于50%。效益上,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普遍上涨,土地租金上涨快,即使是大户种粮效益也难以保证。
国家应该构建起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政策体系。一是全面实行粮食生产者补贴政策,综合考虑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土地流转价格、农民收入等因素,确定补贴标准。二是实行“补贴+信贷”支持体系,利用部分粮食生产者补贴资金作为贷款风险保证金,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扶持。三是实行“补贴+保险”支持体系,从保费补贴着手,确保补贴与直接生产者挂钩,根据种植大户的需求,加大保费补贴,降低种植风险。
我国粮食产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绿色、优质粮供给不足,特色和精深加工农产品偏少,新产品开发和结构调整相对滞后,一些附加值高的优质粮食产品供给有限,难以满足高品质消费需求。二是精深加工不足与过度加工并存,全国粮食加工企业“小”“散”“弱”现象突出,产业链向前后两端延伸不够。要建设粮食产业强国,一是加强企业与农户的联系,发挥终端市场对粮食生产的调节作用。二是优化加工产能布局,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三是强化区域产销合作,建立现代化粮食物流网络。四是畅通优质粮油消费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完善“放心粮油”供应网络,推进“互联网+粮食”行动。
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一是畜禽养殖废弃物对环境承载带来较大压力,二是资源化利用渠道不通畅、种养分离,三是专业化处理利用能力弱、规模小。
因此,要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一是大力支持有机肥生产推广,逐步培养广大农民施用有机肥的习惯。二是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生产设施用地占比及规模上限。三是积极推广资源利用新模式,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研制一批关键装备。四是实现国家项目支持的县域全覆盖,从现在的585个国家畜牧大县扩大到全国所有农业县区。
推进全程农业机械化,对农机的维修保养相当关键,配套农机维修场地的建设不容忽视。而当前很多地方农机维修面临无地建库房,机修停放难的问题。而对农机维修来说,场地是最基本的需求。
相关职能部门应出台相应的用地指标和规划等配套政策,解决农机维修场地不足的问题,为合格的农机维修实体,解决机修停放的后顾之忧,满足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需求,保持农业机械完好率,提高农机利用率,增强抗灾能力、防范农业风险。
近年来,家庭农场大量涌现,极大地带动了农业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发展。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家庭示范农场,激发起建立家庭农场的热情。
一是出台全国家庭示范农场评选办法,在全国评选出一批品牌硬、标准高、规模大的家庭示范农场,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对评选出来的家庭示范农场实行动态管理,定期组织专家进行考核,以增强这些示范农场的自我发展动力,防止出现一劳永逸的现象。三是保持对考核合格的家庭示范农场扶持政策的连续性。
扩大中央财政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增加部分补贴品种。将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产品如蔬菜、重要特色农产品等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地方特色农产品以地方补贴为主,鼓励、引导地方加大对当地特色农产品的补贴力度。为避免各地在补贴品种上的不平衡,中央财政可按照农业保险费率高低提供保费补贴,或采用品种+费率的双重补贴标准。
(本报记者 李宝)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9-03-19/336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