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吸引眼球,厂家将标有很高数字的总成分等字体加大加粗,印在醒目位置,然后在不起眼的位置标出真实的总养分含量。农户一般不仔细看,极易被迷惑,误认为花了同样的钱买到了养分含量更高的肥料。”这位经销商道破了其中的秘密。
除了标识混乱,记者在走访时还注意到,价格便宜是“地产肥”的一个重要卖点。
在这位经销商的指引下,记者来到附近村屯的农户汪某家里了解情况。由于经济拮据,汪某一家3口目前还住在搭建的钢板房中。得知记者想看看他买的肥料,汪某痛快地答应了。
推开大门,汪某指着屋里堆放的肥料讲述了他的购肥经历:在熟人的推荐下,1个月前他购买了42袋掺混肥料。记者走上前去细看,只见这款肥料包装袋正面底部印有“云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销”几个红色大字,包装袋上方“多肽控失”4个红字下方的“56TM”格外明显,而用小字标注的总养分只有35%。
“一袋肥花了多少钱?”记者问。
“84块钱。以前没买过,今年第一次买。买了之后我也不放心,你拿一点帮我化验化验!”
“为啥不放心?”
“太便宜了,不知道养分够不够。”
“不放心为啥还要买?”记者追问。
“这不家里没钱嘛,要不谁买它呢。”汪某朴实地回答。
记者将汪某的经历告诉了其他几位经销商。锦州市北镇市中安镇一位经销商李老板听完记者的讲述后解释说:“前几年农户进到店里,先找正规厂家的肥料产品,现在一进门就问价格。2017年东北一些地区的玉米收购价从前几年的八九毛钱(500克价,下同)一度下滑到五六毛钱,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受到了打击。‘地产肥’算准了农户贪图便宜的心理,趁机利用低价竞争、虚标成分等各种手段,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虚标高养分 偷了养分挣黑钱
从去年至今,国内尿素、二铵等基础肥料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掺混肥的价格难免水涨船高。不过,记者在多地询问农户后得知,每袋“地产肥”的零售均价(50千克)能比同等养分含量的正规产品低20~30元。
肥料的出厂价除了成本之外,企业要留有合理的利润;经销商从厂家备货,卖肥时还要加上运费和一定的利润。“地产肥”的诱惑低价是如何定出的?
对于记者的疑问,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的一位经销商分析说,既要与正常掺混肥料养分含量相同,还要在低价条件下保证经销商、厂家等各环节盈利,这是矛盾的。唯一可能的办法就是在养分含量上做些手脚。
这位经销商经营了多年的肥料生意,曾经在农户家中见过不少形形色色的掺混肥料。尽管没有去有关部门进行检测,但通过观察颗粒的外观、颜色、透明度、均匀度等,凭借多年的经验,他推测,一些“地产肥”的生产厂家可能是以次充好来降低成本。比如,在尿素中添加氯化铵、脲酶抑制剂等成分,用51%含量的二铵冒充64%含量二铵等伎俩。
四平市梨树县是国内闻名的产粮大县,该县一位张姓老板从销售角度分析了上述行为:当前基层经销商有两种选择,卖正规企业的产品或选择“地产肥”。目前在农村的偏僻地区,经销人员推销“地产肥”的热情很高,这从侧面说明,经销商卖“地产肥”赚得更多,否则没必要铤而走险。“地产肥”的价格低、利润高,在原料成本上涨的情况下,似乎只有一条出路:在养分含量上打歪主意。
农民的选择 贪小便宜吃大亏
汪某告诉记者,他家共有27亩地,由于种种原因,去年玉米减产4500千克。按湿粮0.7元的价格算,收入少了六七千元。与之类似的事例究竟还有多少,记者无法得知。
出现了减产,“地产肥”还怎么继续在村里卖?谁还会再用这种东西?
前述经销商解释说:“由于土质等原因,农户第一年使用‘地产肥’产量可能不会明显下降,但连续使用两三年后减产现象就会明显了。不过,这时候经销人员会推诿为气候干旱、品种不好等因素。不少农户嘴上说来年一定要买正规厂家的产品,等到真正备肥时又改了主意。图便宜,最终又掉入其他‘地产肥’厂家的陷阱。”
看到像汪某这样的农户不断上当受骗,不少经销商痛斥“地产肥”无良的同时深有感慨:“‘地产肥’不仅造成农业减产、农民收入降低,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农村偏远落后地区的脱贫工作岂不沦为了一句口号?!”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8-04-17/336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