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玉米种植面积调减,中国大豆种植面积有一定的回升趋势。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上的主要病害,其主要为害大豆根部,不易从地上部察觉,严重时会形成萎黄的现象,可造成大豆严重减产。保守估计,大豆胞囊线虫每年给世界大豆造成的产量损失可达900万吨以上,经济损失达55亿美元。在中国,大豆胞囊线虫常发区集中在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等大豆连作种植区,部分地区可造成60%以上的产量损失。
大豆胞囊线虫繁殖力强、存活时间久,其为害大豆后,会在大豆根系产生密密麻麻的白色雌虫,一个雌虫里面蕴含200~500个卵,存活时间可长达8~10年。对于大豆胞囊线虫来讲,基本30天繁殖一代,在东北一年可以发生3代,在山东、河北地区可以发生4~5代。一旦发生,非常难防,严重影响大豆单产。
对于农民来讲,最好的防治方法是轮作。一般只要轮作2年以后,胞囊线虫的群体数量就会很低。但在部分优势产区,轮作确实存在困难,就只能从两种措施入手:抗病育种和种子处理。
美国主要通过抗病育种来解决非转基因大豆胞囊线虫问题,但是针对转基因大豆,目前还没有抗线虫的转基因大豆,主要采用种子处理的方法来防治。
目前,中国的抗线虫大豆品种不是很多,只有8~10个左右,在生产当中推广的面积也不是太大。我们从2万多份大豆胞囊线虫种子资源中筛选出来了核心的60多份的抗源材料,主要以小黑豆为主。通过这些抗源材料的杂交组合,得到了一些黄色种皮的、抗性比较好的、丰产现状也比较好的品种,还需要进一步验证使其真正成为生产中使用的品种。
抗病育种周期长,10年甚至20年,不能解决病害防治的燃眉之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始寻找线虫防治第二战线———生物种衣剂。从2006年开始筛选针对大豆胞囊线虫的生防菌株,大量筛选之后获得了既能防治大豆胞囊线虫,同时能够促进大豆的生长,而且促进产量的增加的菌株组合,并将其做成复合型的生物种衣剂产品。
大豆胞囊线虫往往容易和其他微生物复合侵染大豆,因此也要注意控制大豆根病,尤其是真菌性的病害,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研发了SCN102系列种衣剂,防治线虫的同时兼防大豆幼苗根腐病。
需要强调,对于线虫来讲,不能单一使用一种药,一定要用综合防治的方法,避免抗药性产生,否则很容易产生抗药性,产品也会退出市场,这是很严峻的现实问题。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7-12-01/336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