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仍需努力


中国已经成为农药生产大国,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农药产业集中度不高、部分产品产能严重过剩、创新能力弱、产品同质化严重、“三废”处理技术滞后等问题依然突出。总结“十二五”,展望“十三五”,中国农药工业发展道路可谓任重道远。

“十二五”发展迅速

“十二五”期间,国内继续实施农药产品结构调整,杀虫剂所占比重逐年下降,杀菌剂和除草剂所占比重有所提高。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14年中国农药产量为374.4万吨,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产量占农药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21%、9%和70%,农药产品中,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新品种、新制剂所占比例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2015年上半年产量180.7万吨,可生产500多个品种,常年生产300多个品种。2014年农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008.41亿元,实现利润225.92亿元。“十二五”期间,中国农药销售收入年均递增17%,利润年均递增23.9%。

总结“十二五”,中国农药产业布局更趋集中,农药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河南、河北、浙江等省,这五省的农药工业产值占全国的68%以上,农药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农药企业有28家在上述五省,销售收入在5亿~10亿元的农药生产企业也大多集中在这些地区。农药产业集聚取得初步成果,在江苏如东等地建设的农药工业产业园已初具规模,目前进入园区的农药生产企业257家,占全国原药生产企业的46%。

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杀虫剂产品不断优化。经过“十二五”调整和优化,新烟碱类、拟除虫菊酯类、杂环类等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杀虫剂得到进一步发展,市场占有率超过97%;杀菌剂产品不断更新,杂环类、三唑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迅速发展,市场覆盖面已超70%;除草剂新产品发展迅猛,有机磷类、磺酰脲、磺酰胺和杂环类除草剂的市场占有率迅速上升,达到除草剂产量的70%以上。

国际竞争力仍然较弱

“十二五”,中国农药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的现状仍然存在,现有农药原药生产企业500多家,企业多、小、散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缺少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2014年总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38家,全国2000家企业中,销售额1亿元及以下的企业多达1800余家。前10家农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10%,前二十位为15.6%。而2014年世界前六位跨国公司的销售额占世界总销售额的76.5%。

农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技术装备水平低,由于企业规模小、实力弱,不能支持高风险、高投入、长周期的农药自主创新。绝大多数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到1%,国外创新型农药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平均为10%以上。

农药产品结构尚需进一步调整,随着高毒农药的取代工作的不断深入,个别品种因农业生产需求以及没有好的替代品种仍在少量使用。特殊用途杀菌剂相对较少,中国目前可生产500多种原药,常年生产300品种,杀菌剂仅占6.1%,特别是用于水果、蔬菜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杀菌剂品种较少。

部分品种产能严重过剩,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中国农药生产仍以过专利期品种为主,部分大宗、热点品种产能过剩,多家企业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

剂型结构不合理,农药助剂开发滞后。中国可生产农药剂型120多种,制剂超过3000种,大部分原药只能加工5~7种制剂,而发达国家一个农药品种可加工成为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制剂,其中绝大多数是水基化制剂或固体制剂。

“十三五”任务艰巨

在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的大背景下,对农药新品种、新剂型的开发以及指导农民科学用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国内对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也备受关注,最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国家不断制定和完善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甚至比国际标准更加严格。促使国内农药科研和生产提供更安全、残留更低的新品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杀菌剂 农药原药 除草剂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