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团体标准,能否为腐植酸发展开启新门


  认识腐植酸来自土壤,利用腐植酸主要依靠化工。作为地球碳循环的重要一环,腐植酸在治理环境、优化(反哺)农业、修饰工业、补充医药等绿色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中国化工报记者前不久在采访中注意到,受标准老化、缺失等问题影响,这个地球生物圈的“环境卫士”目前正遭遇到不少困扰。为此,国标委、行业协会和相关机构正在推进腐植酸团体标准的制订工作。那么,现行的腐植酸相关标准存在哪些问题?与现有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相比,正在推进的团体标准有哪些特色?如何通过协会(团体)标准化建设完善标准体系?带着一系列问题,中国化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标准滞后制约行业发展—— 市场化标准改革迫在眉睫

  2014年10月3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专题研究推进团体标准试点工作。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在会上指出,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等有条件的专业性社会组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发布产品和服务标准,这既是国家标准化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进一步鼓励技术创新、解决标准缺失、增加标准有效供给、提升标准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化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腐植酸行业长期存在标准化管理混乱、标准老化缺失、标准研制经费匮乏等问题。由于腐植酸产业类型多、专业性强,制标工作早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满足不了市场对标准化的需求。

  而腐植酸工业协会早在腐植酸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提到过,要全面推进腐植酸产业标准化工作,通过建立各级、多种形式的腐植酸标准化组织,促进腐植酸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规范市场行为,带动腐植酸行业发展绿色工艺和产品,提高企业集中度和效益。

  据了解,腐植酸资源主要来自煤炭,被广泛运用于农业、医药、石油、环保、新材料等领域,而其产品生产属于化工领域,具体到生产流程必须实行标准化控制。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秘书长韩立新坦言,对于腐植酸含量的测定是目前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在煤炭中监测腐植酸相对容易,而在农药、化肥、新农资等应用领域由于腐植酸机体复杂,可能干扰检测。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周霞萍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腐植酸因具有多种官能团而应用于很多领域,其活性很强,但也对高精尖产品的生产造成难度,尤其是医药、保健品等与人类健康密不可分的产品,检测指标也较为复杂。对于这一观点,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杨镜奎也表示,要做标准就要突破瓶颈,原料来源要说得清,还要将产品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重金属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纳入考量。

  尽管标准对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有关协会标准的讨论已经持续了若干年,标准发展的滞后给行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过去标准由计划经济时期确立的工作组、委员会制定,而不是由熟悉行业情况业内人员制定,不能完整的反应行业、市场的诉求;同时,从标准的制定到审批通常需要3~5年时间,很多指标、方法、工艺的设定有时已经过时。”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长曾宪成如是说。

  为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综合部科技处处长李治平也呼吁说:“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时候,而改革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团体标准。尽管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条块分割的模式还没有完全打破,团体标准改革对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改革创新、企业的技术进步、产品的竞争力提升、满足市场需求等方面都会产生重要作用。”

  据李治平介绍,现行的《标准化法》于1989年开始施行,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至今已有26年,主要基调是有计划的执行标准化工作。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标准化建设仍然没有摆脱计划体制。其中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制定,而企业标准需要在当地的技术监督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备案。这种计划体制在行业内也一直饱受争议,政府与市场的功能区分不清。

  据了解,目前团体标准被界定为:“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科技快速变化及多样性需求,由专业领域内具有影响力并具备相应能力的学、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制定的标准。”其中为企业服务的行业协会是标准制定的主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检测 缺失 化肥 农业资源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