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团体标准,能否为腐植酸发展开启新门

零零社区网友  2015-03-23  互联网

  认识腐植酸来自土壤,利用腐植酸主要依靠化工。作为地球碳循环的重要一环,腐植酸在治理环境、优化(反哺)农业、修饰工业、补充医药等绿色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中国化工报记者前不久在采访中注意到,受标准老化、缺失等问题影响,这个地球生物圈的“环境卫士”目前正遭遇到不少困扰。为此,国标委、行业协会和相关机构正在推进腐植酸团体标准的制订工作。那么,现行的腐植酸相关标准存在哪些问题?与现有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相比,正在推进的团体标准有哪些特色?如何通过协会(团体)标准化建设完善标准体系?带着一系列问题,中国化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标准滞后制约行业发展—— 市场化标准改革迫在眉睫

  2014年10月3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专题研究推进团体标准试点工作。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在会上指出,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等有条件的专业性社会组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发布产品和服务标准,这既是国家标准化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进一步鼓励技术创新、解决标准缺失、增加标准有效供给、提升标准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化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腐植酸行业长期存在标准化管理混乱、标准老化缺失、标准研制经费匮乏等问题。由于腐植酸产业类型多、专业性强,制标工作早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速度,满足不了市场对标准化的需求。

  而腐植酸工业协会早在腐植酸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提到过,要全面推进腐植酸产业标准化工作,通过建立各级、多种形式的腐植酸标准化组织,促进腐植酸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规范市场行为,带动腐植酸行业发展绿色工艺和产品,提高企业集中度和效益。

  据了解,腐植酸资源主要来自煤炭,被广泛运用于农业、医药、石油、环保、新材料等领域,而其产品生产属于化工领域,具体到生产流程必须实行标准化控制。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秘书长韩立新坦言,对于腐植酸含量的测定是目前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在煤炭中监测腐植酸相对容易,而在农药、化肥、新农资等应用领域由于腐植酸机体复杂,可能干扰检测。

  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周霞萍告诉中国化工报记者,腐植酸因具有多种官能团而应用于很多领域,其活性很强,但也对高精尖产品的生产造成难度,尤其是医药、保健品等与人类健康密不可分的产品,检测指标也较为复杂。对于这一观点,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教授杨镜奎也表示,要做标准就要突破瓶颈,原料来源要说得清,还要将产品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重金属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纳入考量。

  尽管标准对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有关协会标准的讨论已经持续了若干年,标准发展的滞后给行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过去标准由计划经济时期确立的工作组、委员会制定,而不是由熟悉行业情况业内人员制定,不能完整的反应行业、市场的诉求;同时,从标准的制定到审批通常需要3~5年时间,很多指标、方法、工艺的设定有时已经过时。”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长曾宪成如是说。

  为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综合部科技处处长李治平也呼吁说:“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时候,而改革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团体标准。尽管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条块分割的模式还没有完全打破,团体标准改革对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改革创新、企业的技术进步、产品的竞争力提升、满足市场需求等方面都会产生重要作用。”

  据李治平介绍,现行的《标准化法》于1989年开始施行,包括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至今已有26年,主要基调是有计划的执行标准化工作。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标准化建设仍然没有摆脱计划体制。其中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制定,而企业标准需要在当地的技术监督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备案。这种计划体制在行业内也一直饱受争议,政府与市场的功能区分不清。

  据了解,目前团体标准被界定为:“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科技快速变化及多样性需求,由专业领域内具有影响力并具备相应能力的学、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制定的标准。”其中为企业服务的行业协会是标准制定的主体。

  细分领域体系接轨国际—— 让市场主体参与制订规则

  通过近两年的调研论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最终明确提出了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其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市场主体真正成为制定规则的主要参与方。

  今年2月4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殷明汉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主办的“标准化最佳实践”国际交流会上致辞时指出,针对团体标准在制定主体、发布主体以及标准性能等方面具有的特点,培育和引导团体标准发展要坚持两大原则:一是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参与标准制定的作用,在引导团体标准发展、自主秩序等方面,对其不设行政许可,不搞市场准入,由专业性组织自我管理、自主制定、自行发布;二是转变政府职能,重在规范和激励,国家将团体标准纳入法制管理,制定团体标准发展指导意见和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

  当前国家层面推出了负面清单管理,对于市场来说,法不禁止即可为,团体标准就是典型的市场行为。李治平告诉记者,政府对于团体标准虽然界定了内涵及主体,但没有设立门槛,而是由市场说了算,只要是行业认可、企业认同,产学研接受就可以成为团体标准。团体标准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自主制定、发布,通过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目前已经有几十个协会开展了团体标准的制定。

  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标准是产品认证的依据,是提升产品质量认证技术的有效途径。团体标准及时向市场、社会公布,能够规范企业生产,满足市场需求,加快上下游创新步伐,使技术和产品得以有效衔接、配套,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合理的标准还有助于推动技术进步,加快与国外标准接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腐植酸协会(团体)标准由产业思想体系、行为规范体系、技术体系、产品体系、能耗体系、服务体系、信息采集体系、验证体系、审核体系、评价体系等10部分组成。其构建将基于“大环境、大农业、大工业、大医药”4个领域,并细分为环境治理(修复)工程、农业民生工程、工业低碳工程、医药健康工程等领域,形成相应的体系。

  此外,标准化改革将使我国的标准化工作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目前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的标准制定主体均为行业协会,其通常代表行业内先进的技术水平。而中腐协标准针对的使用者是专业领域中产品质量领先的龙头企业,因此协会标准中重要的技术性能指标均会高于同行业中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清表示,标准制定的首要工作是对现有腐植酸的资源量及分布进行调研。其次要找到区分矿物、生化腐植酸的方法,因为其形成过程差别较大,活性和作用效果也不尽相同,可以通过对分子量、基团等便于检测的指标进行判断。结合目前三种腐植酸含量测定方法,标准中需要对此进行明确规定,统筹现有方法,以免不同的测定结果差异过大。

  李治平向记者透露,今年政府相关部门也会制定相应的引导性管理办法,发布符合良好行为规范的标准制定团体;在市场化程度高、技术创新活跃、产品种类繁多的领域,选取20多家团体作为试点;同时,到2017年要培育出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机构,建立团体标准评价和监督机制。

  科学制标进行全盘考量—— 寻求市场认可须“接地气”

  今年2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措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会议明确提出:鼓励学会、协会、商会和产业技术联盟等制定发布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选择部分领域开展试点。

  “腐植酸的标准应该由腐植酸人自己制定。”曾宪成如是说。目前,国际上将腐植酸产品分为70个类型,我国可生产其中的35个,主要标准的形成过程是由企业牵头,专家、学者提供科学方面的支持,而协会要站在国家、百姓的利益上,兼顾行业的发展,进行全盘考量。

  曾宪成介绍说,腐植酸并不像大宗化工原料一样,其每个细分行业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提出标准议题;另一方面行业协会也会树立具示范性的产业模式,以这些优势企业为标杆,制定标准。事实上,中腐协已经发布了包括回收利用城市餐厨废弃物的嘉博文模式,利用所处地区资源优势的新疆双龙模式,以及通过秸秆纤维素转化腐植酸水溶肥的山东泉林模式等各具特色的环境友好肥料“十大模式”。

  对于如何使团体标准更能得到市场认可,业界专家、学者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赵秉强认为,针对一些新的产品没有标准的问题,第一,协会(团体)标准要做好基础工作,明确标准适用范围,进而分布实施;第二,在梳理国家、行业、企业、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将腐植酸概念、原料、分类等作为基本工作可以使标准更具科学性。相关标准可由企业牵头,但一定要考虑行业整体水平,以促进行业发展为出发点,并结合专家的意见。

  “标准的制定应先从重点企业的核心产品做起,再向其他产品辐射。同时,要整合现有的检测技术,缩小不同检测手段的差异。对修复剂等环境类产品要考虑到有害成分的标准范围。”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苏德纯告诉记者。

  周霞萍也认为,从修订原有标准入手注重涉及跨行业的内容。例如兽药,不仅要对有关成分进行界定,也要考虑其生物性;如药肥等新型产品,要挂双重标签(农药与化肥)。更重要的是保护知识产权,进行专利授权,有助于打响品牌。

  “企业在标准制定中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特别是数据积累工作,对标准的可执行性意义重大。”鲁西化肥集团特种肥料公司安全生产处副处长黄祥川这样说到。对此,而山东农大肥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士更表示,做标准要做成行业标准而不是企业标准,如果仅仅考虑企业自身,就无法上升为行标乃至国标;此外,标准与市场要并行,一些腐植酸产品有一定的优势,但因缺乏理论依据没有得到相应的地位。行业内的标准互认势在必行,企业也会积极地参与。

  “标准不完善严重影响了腐植酸药物的正常销售。”云南韵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民告诉记者,一些以腐植酸为原料的药物苦于没有标准而无法在正规医院销售。同时,虽然将腐植酸类物质列入国际化学品原料的相关标准已经存在,但在药品、保健品方面的相关标准还没有。腐植酸基础评价、稳定性、辐射性等都应作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据韩立新透露,第一批腐植酸协会(团体)标准不仅要覆盖原料分类、基础产品分类、应用产品分类、技术指标、检测方法等内容,还包括与环境工程、生态农业工程建设相关的、环境治理急需的产品标准。未来,腐植酸行业将向清洁生产、污染治理、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传统产业节能减排、新材料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向发展。随着标准化战略的深入实施,团体标准将会对腐植酸行业的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关评论

行业发展离不开标准进步

  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长曾宪成:虽然把今年称为腐植酸团体标准化工作的元年,但相关工作却是由来已久。已有的标准体系是根据实际生产的摸索与累积形成的,有了大生产的实践经验和生产一线的应用效果,再加上科研的支持,标准化体系初步建成。现在,无论从宏观政策还是从市场需求看,团体标准推出的时机已经成熟。

  对于未来的工作,首先,完善已经成熟的标准,这些标准的使用时间往往较长,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其次,将环境治理、食品安全作为重点领域,食品安全的源头是土壤,而腐植酸是土壤的本源性物质,是土壤安全的保障;最后,培育专业服务,对行业的发展形成引导作用。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黄占斌:标准化工作的推进不仅是行业协会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在业务上与国际水准看齐,也是使产品增值和推广、提升认可度、树立品牌的重要手段之一。

  标准的产学研结合体现在企业牵头、专家把关、协会控制三方面。其中,对相关产品的相对分子质量、特色功效、重要指标要严格界定。从去年3月以来,煤炭价格下跌超过50%,三分之一的煤炭企业停产,但这却是腐植酸行业的大好时机。为此,企业要抓住机遇,加大产品的技术含量,完善相关标准,才能把产品做精,上一个档次。

  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于家伊:嘉博文做生物腐植酸已有10多年,原料从餐厨废弃物到畜禽粪便。在安全性上由于国内没有相关标准,作为环境友好产品,企业生产的产品参考欧盟有机认证标准,其中的9项重金属指标比我国的有机肥指标低两个数量级。

  在标准制定方面,企业作为前期实践的来源,专家从专业角度进行评价,最终由行业协会把关。近些年,国家对生物有机废物的利用日渐重视,但对发酵、生物、生化腐植酸的分类还不明确,对其环境次生影响也需要细化;标准之间还缺乏关联,建议构建专利池体系,企业之间可共同建立产品、技术、运营工艺等标准,联合上下游,形成能够复制的运作模式;此外,要与国际标准建立标准互认体系,提升团体标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5-03-23/335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