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增值红利社员共享


□本报记者赵文龙

如今,土地流转已成为当下时髦,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然而,其中不乏浑水摸鱼者,在利益的驱使下,土地不为农作物种植而流转,合作社等也变了味道。张建是个特立独行者,不仅仅因为早在2008年,他放弃风风火火的事业,回家组织农民建立合作社,更因为他始终不忘初衷,坚守着自己创建合作社的初衷。

用知识回报家乡

早在2007年,国家开始提倡建立合作社,但那个时候很少有人行动,张建是为数不多的先行者。当记者问起为什么成立合作社时,他的回答很朴实,就是要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家乡,做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我本身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后来到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读了植物保护专业,毕业后在农药厂工作几年,然后自己又和朋友合伙开厂,可以说对农资行业了如指掌。那个时候一方面农民种植水平非常低,根本不会科学种地;另一方面假次农资比较多,农民很难买到货真价实的东西。自己这么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就想回家为家乡父老作些贡献。当时国家正好提倡建立合作社,我就这么开始干起来。”张建告诉记者。

张建的目的很单纯,但家乡老百姓并不买他的账,这种新事物在当时很难让老百姓接受,他们也很难相信张建是为他们服务而来。但这些并没有打消张建的积极性,反而让他充满斗志,他用自家和说服来的亲戚朋友的地做示范,耐心推广,让老百姓亲眼看到和感受到真正的实惠。淳朴的老百姓开始相信他,争相加入合作社,最多时合作社土地有2000多亩。

坚持农民的主人翁地位

如今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全国各地的合作社数量众多,但不少人创办合作社的动机不纯,合作社也失去了应有的光环,甚至有些地方农民谈“合作社”色变。在张建看来,这些合作社已经失去了其本质。

他认为,合作社的成立不是个人行为,必须以农民为主体,农民必须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进来。也就是说,不能仅仅靠承包农民的土地实现增值,而效益为个人或公司所得,所得增值效益应为广大农户所有。更不能强制农民办事。合作社就是一个农民团体,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加上与农业院校专家合作,对土地进行统一管理,选购高品质、低价格的农资产品,指导农民准确用药、施肥,提高作物病虫害防治水平,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最终让农民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产品和技术指导由我们的团队决定,选择如何享受服务则由农民做主。比如打药时农民愿意自己来,我们就免费提供喷药装置。农民不愿自己弄,我们就用专业队伍使用现代机械统一施药。”

让农民当家作主,始终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虽然张建的物质生活还不如当初,但合作社成员的种植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从土地中获得的收益也逐渐增多,这让他的精神生活更加饱满。张建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寻找让成员获得更多收益的途径。

与时俱进带动合作社发展

张建的思路也在不断改变着。起初的目的是让农民降低成本,后来是提高作物的附加值,现在是提高农民的收益。

“种植传统作物效益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对农民收入改观不大。后来我们尝试给种子公司制种,在一段时期内效果不错。但是,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我们发现,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很多农民更愿意出去打工。只能再想办法提高作物的附加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安全和品质要求更高,张建敏锐地嗅到了这一点,开始种植更具经济价值的有机作物。在种植有机作物初期,同样遇到了他刚建社时的难题。很多农民不愿意这么种,因为需要经过三年以上的土地改良,很多农民不愿意冒这个风险。“我们仍然是采取当时的策略,找亲戚朋友带头,现在得到了农民的肯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粮食 农民收入 施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