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报社社长郝长江
中国化工报社诞生于改革开放大时代的初期。30年来,报社在这个风云际会的大时代中顽强成长。坚守和求变,是成长的主要基因。
坚守篇
我特别欣赏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有根基。坚守住根基,才能天长地久。化工报社的根基就是中国的石油和化工行业。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1984年,改革开放的大时代刚刚开启不久,在中国化学工业一片计划经济的冻土上已经出现了春天的气息:企业开始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政府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国外技术和资金陆续引入,国企间的联合协作正在打开局面。
中国化工报社就诞生在这个早春时节。“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乘着渐吹渐劲的改革开放春风,根植于化工沃土的报社蓬勃生发,茁壮成长。除了顺时乘势外,更为幸运的是,作为化学工业部的机关报,化工报得到了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和全行业企业的精心呵护。
听那时在报社工作的同志讲,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时,报社一年一个样,年年大发展。主要化工企业都是订报到班组,行业里各种活动中都有报社记者的身影,报社自己举办的各种“行”、各种“杯”,化工企业踊跃参与。作为办报基础的通联支撑体系,直接建立在各级化工管理部门。大事小情不漏报,人来人往有人接。我当年在化工部教育司工作,也有幸成为化工报第一批通讯员。尽管没有主动写稿子,但只要报社需要,马上跑前跑后地张罗,所要材料也立刻和盘托出。当时想的只是:报社的事就是自家的事。相信全行业的同志都是这样想的。
30年后回忆那段历史,不禁由衷感慨:姓化真好!
再回首我心依旧
四时轮回乃天道,更何况大时代的基本特征就是风云激荡。
1998年化学工业部撤销,2001年初接续的国家石化局完成过渡使命,化工报社自此一头扎进风云变幻的市场,开始独自航行。
离开家庭后,方知世事维艰:有困难找
不到上级了,企业订报大幅度减少了,出外办事找不到落脚点了……诸多问题纷至沓来,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通联体系的坍塌。仿佛一夜之间,各省市的化工厅局销声匿迹了,建立在其上的通联体系也随之一风吹散。化工报突然陷入一个腿脚不便、耳目失聪的尴尬状况。此外,报社还陷入一个尴尬的状况:从隶属关系上脱离了化工行业。
身处困境,报社所能仗恃者,唯有自己和行业。
早在1991年,报社还是化工部直属事业单位时,就主动自断皇粮,自收自支,在当时行业报中独树一帜。正是那次提前断奶,学会了一些野外生存的能力,才使得报社于离家后不至沉沦,渡过了艰难困苦。作为后来者,我真心敬佩前任领导的远见和胆略。
来自化工行业的帮助和鼓励,对于报社度过那段时间起到了关键作用。许多企业一如既往地订报,一如既往地组织供稿,一如既往地参加报社举办的各种活动。许多原在化工管理部门工作的同志,一如既往地在新的岗位支持报社的工作。尤其是原化工部的老领导老同志,更是一如既往地关心、过问报社的情况,帮助报社解决困难。特别是在诸如隶属关系等重大问题上,帮助报社重返行业。
报社从行业和企业得到的不仅是实际的帮助,还有贴心的鼓励。许多企业的老总对报社的同事说过几乎一样的话:“我天天必看化工报。”有一位大型企业的当家人指着办公桌对我说:“我办公桌上只有两份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4-07-18/334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