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玉米合作社锁定高端肥料


□本报记者马彦平

近日,随着玉米肥备肥的稳步推进,河北、河南、山东等华北地区的玉米种植合作社、农资经销商纷纷反映稳定性肥料受社员、农民追捧,畅销的同时还出现货源紧俏。为何玉米合作社青睐稳定性肥料?这种肥料为何适应华北玉米种植?带着问题,记者专访了稳定性肥料专家、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孙志梅。

《农资导报》:请您谈谈稳定性肥料的优势和发展的必要性。

孙志梅:近年来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出台,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和种粮水平,取得了“粮食生产十连增,农民增收十连快”的显著成效。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中国现有地力水平和栽培管理水平下,水肥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以高产为唯一目标的传统农业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众所周知,较低的肥料利用率,一方面与生产中肥料施用技术不合理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与肥料本身的性能,特别是施入土壤后的转化特性有关。因此,提高肥料利用率,要从农艺和工艺两方面解决。

中国是农业大国,尽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家庭农场等现代新型种植模式近两

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以“386199部队”为主体的小面积种植模式还占有相当的比重。在目前的农业生产模式下,尽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对提高肥料利用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进一步提升的难度较大。而利用高新技术生产性能良好的新型肥料,可促进养分资源在生态系统中的良性循环,是实现肥料高效施用和养分高效利用的重要技术途径。

稳定性肥料属于从工艺技术层面创新的典范。通过添加脲酶抑制剂、硝化抑制剂等氮素转化调控剂,调控氮肥施入土壤后的生物化学转化过程,实现氮肥缓慢转化和养分长效供应,并可以有效协调作物“铵硝营养”的一种新型肥料。该类型肥料生产过程中不需对生产线大幅改造,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是大田作物用得起的缓释长效肥料。其调控效果虽然也会受所用调控剂的理化性质、环境温度、降雨、土壤性质等多因素的影响,但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其施用效果和施用效益还是非常突出的。

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必将是在持续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养分资源利用效率,走一条高产与资源高效相结合的道路,以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稳定性肥契合了规模农业的需求。

《农资导报》:请您介绍一下当前华北夏玉米种植及肥料施用状况,为何稳定性肥料适合华北夏玉米生长需求?

孙志梅:华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夏玉米又是该区域主要的粮食作物。多年多地调查研究表明,夏玉米生产中肥料施用量不足和过量的现象并存,采用普通肥料一炮轰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但由于普通肥料中的氮素转化释放速度快,有效期短,导致玉米生产前期氮素供应过量,损失大;后期脱肥现象普遍,后劲不足,严重制约了玉米生产中肥料利用效率和产量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华北夏玉米一般是小麦收获后播种,国庆节前后收获,其生长期长短正好与稳定肥料充分发挥肥效的时间基本吻合。夏玉米为高秆作物,生长期间高温多湿,生育期间机械化追肥实施难度大,而人工追肥费工费力又受罪。针对此种现状,采用肥效期长的稳定性肥料于玉米播种时一次性基施,既可以满足玉米全生育期对氮素的需求,又可以节省追肥的用工,还可以有效减少氮素损失,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可谓是一

举多得。尤其是对于实现土地流转的规模种植可大幅降低成本。

《农资导报》:请您介绍稳定性肥料在华北玉米上的试验效果。

孙志梅:近年来,稳定肥料在华北地区夏玉米上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在河北、山东、河南、内蒙古等地的试验示范表明,与等施肥量普通肥料或等投入成本的传统施肥技术相比较,施用稳定肥料的玉米叶色浓绿,根系发达,秃尖现象明显改善,后期防早衰现象突出,增产率在10%以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夏玉米 转化 土地
上一篇 : 力求“多赢”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