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创新造就的行业传奇


金正大科研人员

8月26日,是山东金正大公司成立15周年的日子。15年前,金正大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化肥小企业,15年后的今天,它已经发展成为销售过百亿、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建有十大销售基地,年生产能力达450万吨的行业领军企业。

成立15年来,金正大坚持用减法做大企业,专注肥料行业,专心服务三农,专业技术创新;坚持用加法做强产业,将产业做精、做专、做强,其铿锵前行的步伐,由内而外散发的成长之美,成为国内肥料行业的一颗新星、一个传奇。金正大公司董事长万连步在公司成立15周年庆典上说:“如果说我们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创新之剑指何方?

1998年,金正大在临沭成立,在当时单质肥一统天下的时代,金正大引进先进的多元复混专利技术进行规模生产,在化肥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2001年,万连步带领金正大公司科研人员在考察欧洲市场时,看到一种名叫“缓控释肥”的产品,它可以根据作物生长需求释放肥料养分,利用率高达60%以上。而我国传统的化肥利用率最高尚不足40%。一打听,这个技术高端的产品价格更“高端”:比普通化肥贵10倍以上,被称为“贵族肥料”!

在低碳经济的大潮中,建立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的新型发展模式已成为新一轮经济的增长点和竞争点。面对新形势,如

何进行产业技术升级、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是摆在化肥产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低碳时代已经到来,这是对化肥行业突破自我的一次严峻考验,更是推动化肥行业产业升级的一次历史机遇。

经由大量的调研分析,万连步和他的班子意识到,中国肥料产业必须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增产增效的现代化之路。当传统复合肥领域处于上升时期,国内市场群雄逐鹿的时候,万连步带领的金正大公司领导班子就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肥料制造业与世界的差距,于是他们开始了新的探索,把主要精力倾注到对符合中国未来农业发展趋势的研究上来。

因此,金正大将创新的方向瞄准了研制开发高效、节能、环保、低碳的肥料产品,向复合化、专业化、精细化转变。企业要想真正生产出低碳肥料,必须投入更多的气力做到低碳需要技术的集成,从原材料到生产工艺、生产管理、肥料利用效率等各方面创新提升,最终生产出具有含金量的低碳产品。

创新之路在哪里?

创新方向确定之后,实现的关键在于方法与路径。15年来,金正大的创新之路可谓清晰而独具特色。

———建立高端研发平台,打造技术创新“孵化器”。

实现创新,平台和支点至为重要。在创新过程中,金正大通过艰苦努力,打造了众多创新平台:“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复合肥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事实证明,金正

大搭建起的这些高层次、开放式研发平台,发挥出了巨大的“杠杆效应”,成为技术创新的“孵化器”,正日益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成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要保障与持久动力。

———坚持走产学研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发挥创新的“乘数效应”。

金正大与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

学、浙江大学、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内4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美国6所高校、农业部实验室等建立了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通过整合外部科研资源,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提高”的产学研道路。

多年来,金正大不断加大研发力度,以市场为导向,探索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新产品,技术创新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自主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随着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深入,产学研合作项目和类型也根据不同情况,从技术转让、委托研究、联合攻关、共建科研教学基地、人才培养与交流、科研平台建设各个层面加以实施;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风险共担机制、利益共享机制、激励机制、多元化投入机制、长效持续机制等良好的机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水稻 产业化 相结合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