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创新造就的行业传奇

零零社区网友  2013-09-03  互联网

金正大科研人员

8月26日,是山东金正大公司成立15周年的日子。15年前,金正大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化肥小企业,15年后的今天,它已经发展成为销售过百亿、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建有十大销售基地,年生产能力达450万吨的行业领军企业。

成立15年来,金正大坚持用减法做大企业,专注肥料行业,专心服务三农,专业技术创新;坚持用加法做强产业,将产业做精、做专、做强,其铿锵前行的步伐,由内而外散发的成长之美,成为国内肥料行业的一颗新星、一个传奇。金正大公司董事长万连步在公司成立15周年庆典上说:“如果说我们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创新之剑指何方?

1998年,金正大在临沭成立,在当时单质肥一统天下的时代,金正大引进先进的多元复混专利技术进行规模生产,在化肥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2001年,万连步带领金正大公司科研人员在考察欧洲市场时,看到一种名叫“缓控释肥”的产品,它可以根据作物生长需求释放肥料养分,利用率高达60%以上。而我国传统的化肥利用率最高尚不足40%。一打听,这个技术高端的产品价格更“高端”:比普通化肥贵10倍以上,被称为“贵族肥料”!

在低碳经济的大潮中,建立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的新型发展模式已成为新一轮经济的增长点和竞争点。面对新形势,如

何进行产业技术升级、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是摆在化肥产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低碳时代已经到来,这是对化肥行业突破自我的一次严峻考验,更是推动化肥行业产业升级的一次历史机遇。

经由大量的调研分析,万连步和他的班子意识到,中国肥料产业必须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增产增效的现代化之路。当传统复合肥领域处于上升时期,国内市场群雄逐鹿的时候,万连步带领的金正大公司领导班子就清楚地认识到中国肥料制造业与世界的差距,于是他们开始了新的探索,把主要精力倾注到对符合中国未来农业发展趋势的研究上来。

因此,金正大将创新的方向瞄准了研制开发高效、节能、环保、低碳的肥料产品,向复合化、专业化、精细化转变。企业要想真正生产出低碳肥料,必须投入更多的气力做到低碳需要技术的集成,从原材料到生产工艺、生产管理、肥料利用效率等各方面创新提升,最终生产出具有含金量的低碳产品。

创新之路在哪里?

创新方向确定之后,实现的关键在于方法与路径。15年来,金正大的创新之路可谓清晰而独具特色。

———建立高端研发平台,打造技术创新“孵化器”。

实现创新,平台和支点至为重要。在创新过程中,金正大通过艰苦努力,打造了众多创新平台:“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复合肥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事实证明,金正

大搭建起的这些高层次、开放式研发平台,发挥出了巨大的“杠杆效应”,成为技术创新的“孵化器”,正日益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成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要保障与持久动力。

———坚持走产学研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发挥创新的“乘数效应”。

金正大与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

学、浙江大学、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内4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美国6所高校、农业部实验室等建立了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通过整合外部科研资源,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提高”的产学研道路。

多年来,金正大不断加大研发力度,以市场为导向,探索新技术、新工艺,研发新产品,技术创新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自主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随着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深入,产学研合作项目和类型也根据不同情况,从技术转让、委托研究、联合攻关、共建科研教学基地、人才培养与交流、科研平台建设各个层面加以实施;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风险共担机制、利益共享机制、激励机制、多元化投入机制、长效持续机制等良好的机制。

由于金正大在产学研合作方面

体现出范围广、层次深、形式多、机制活,投入大、成果丰等特点。2011年和2012年,金正大分别获得了“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企业”和“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荣誉称号。

———创新科研机制,让智慧迸

发无穷力量。

在企业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靠“创新驱动”时,金正大借助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取得了令人叹服的成果: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等30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获得了授权专利160多项:共参与起草了8项行业、国家、国际标准;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同时,在在复合肥、缓控释肥、水溶性肥料及磷化工领域储备了一批领先的技术和新产品。

短短几年时间,金正大是如何实现这么多科研成果、专利技术呢?如何实现从智力资源到现实生产力的“惊险的一跳”?

喜人的数字背后,是金正大科学完善的创新机制。金正大从超前的战略规划、高效的组织方式、开放的科研环境、共享的知识平台、全员的创新氛围、长效的动力保障六个方面,着力构建了有利于多出成果、快出成果的科技创新环境,确保始终做到技术领先生产、科技引领发展。

当今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能力,表现为知识产权的拥有、运用能力。金正大通过打造智力资源的吸纳、留驻和激励机制,让智慧迸发力量,让企业得以持续快速发展,同时也留给了

同行业诸多启迪与思考。

累累的创新之果

2013年1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金正大公司“缓控释肥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中国肥料行业首次获得此奖项,也是2012年山东惟一一家获奖的企业。

2010年,金正大“新型作物控释肥研

制及产业化开发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年中,金正大已两次问鼎国家科技大奖!

金正大技术创新和产品推广所取得的

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同样可圈可点。金正大销售收入从2006年第一条缓控释肥生产线投产后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实现高速、稳定提升,并于2010年成功上市,2012年销售收入达102亿元。

科技创新是金正大发展的动力源泉。正是科技创新,让金正大从产业“追赶者”迅速成长为世界水平的“领跑者”,带领中国缓控释肥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缓控释肥已在全国30多种作物上大面积应用,累计推广6925万亩,为农民新增经济效益146亿元,使“贵族肥料”的缓控释肥真正走向了大田并实现平民化。金正大缓控释肥产销量也连续六年稳居全国首位,产能170万吨居世界首位。在社会效益方面,使用缓控释肥可提高化肥利用率10~15个百分点,每亩节约成本50~100元。除了增产增收、节本增效外,缓控释肥的推广应用,还有效解决了因肥料利用率低引发的资源浪费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金正大成长史其实也是一部以产品创新为载体的发展史,其中经历了复合肥、缓控释肥、新型高端肥料的“产品创新三步曲”。

纵观金正大的创新,其基点是产品创新,总基调就是不走寻常路,不断开辟肥料产品创新的“蓝海战略”。在肥料行业大多数企业还在拼命扩大产能、通过价格竞争来挤占市场份额的时候,金正大就已经开始调整思路,通过致力于科技创新,将目光聚焦在国际领先技术的产品上,来开辟新的市场空间。从国内最先开始研发缓控释肥产品,并将其成功应用于大田作物,再到发展硝基肥、水溶肥等新型高端产品,金正大的每一项产品开发都抢先市场一步,并取得了丰富的技术成果和产品成果。

金正大在产品创新的实践与做法,给了业界重要启示:产品创新,规划先行。金正大公司秉承“制造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研发原则,产品规划兵分三路:一是利用自身技术实力,瞄准市场需求尽快制造差异化肥料产品;二是通过开发具有前瞻性的肥料产品,刺激和引领农资市场需求;三是通过对“新型产品”的顶层设计,提前进行技术储备与研发,确保产品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

波澜壮阔十五年,铿锵脚步踏歌行。历

经15年的激情跨越,金正大豪迈踏上新征程。今天,底气十足的金正大人,将坚守“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的庄严承诺,为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梦和农民富裕梦而不懈努力! (本报记者黄存)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3-09-03/333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