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中国种业跌入过剩危局


但是,种子销售有很强的季节性和时限性,在供大于求形势下,种子滞销就意味着赔本。降价也很可能在所难免。

种子生产过剩加剧

全国农技中心综合各地制种计划数据、种子生产监测点信息和对部分重点企业的调查,认为今年“两杂”制种面积将有所下降,但过剩势头仍未难以缓解。

今年全国杂交水稻制种计划面积仍将

达到174万亩,同比减少18万亩,预计产量3.25亿公斤,加上有效库存1.1亿公斤,2014年可供种量是需种量的1.6倍,种子过剩可能会超过50%。杂交玉米计划制种面积395万亩左右,比去年减少40万面,预计产种14亿公斤左右,加上今年有效库存近10亿公斤,明年可供种量是需种量的2.1倍,种子过剩将超过100%。

尽管“两杂”种子供过于求的局面严重,但制种面积却为何难以大幅下降?

首先,良性需求推动种子生产面积增

加。近几年新审定品种迅速推广,必然会扩大制种规模,如“京科968”等。市场畅销且库存较低的品种,为应对制种风险和成本上涨,不得不大幅增大制种面积,如东北地区畅销的德美亚系列等。

其次,大企业为稳定优质制种基地、着眼长远发展,被动地保持与往年相当水平的制种规模。而且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制种面积增加。大企业都认为在供过于求的严峻形势下可以靠实力打败竞争对手。

第三,有新进入者还在扩大制种面积。

这些新进入者有合法的也有不合法的。不少新进入企业因无库存压力,依然有扩大制种面积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愿望,专业制种公司也存在着无订单盲目生产的现象。再加上种子非法经营的地下产业链依然存在,私繁滥制者也盯上了市场畅销品种。

除此之外,一些业内专家也认为,玉米种子持续供大于求是由于有关部门审定新品种过多过快。一般培育一个杂交品种需要6~8年,但有些单位快速求成,采取所谓“克隆”技术,或改头换面、或以假充真,两三年就鼓捣出好几个新品种。

统计显示,近十年全国通过审定的玉米品种约4000个。2010年全国种植约1200个玉米品种。其中,种植面积3000万~7000万亩的只有3个,总面积约1.5亿亩;种植面积600万~3000万亩的无;种植面积100万~600万亩的有72个;种植面积50万~100万亩的有67个品种;种植面积10万~50万亩的有480个;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下的有400多个。一些杂交种多是卖上三年两载就消声匿迹。

种业发展阻碍不小

从种子生产来说,有规模的生产企业配合制种基地共同良性发展,是调整产业结构,从根本上解决过剩的关键。

虽然正规制种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都有较大改善,但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形势并不乐观。据统计,2007~2011年,杂交玉米种子销量前5位企业杂交玉米种子销量从2.99亿公斤降到2.64亿公斤,销量占比例降低3.5%,销售额占比例下降6.2%。由此可以看出两个问题:销售额降低幅度高于销量,反映出大企业盈利能力下降;销量前十位中的4家都以销售“郑单958”为主,反映出国内企业品种同质化严重。

近10年来,国内“两杂”主导品种推广面积占全国杂交玉米、杂交水稻总面积的比例,水稻从65%减至30%,玉米从58%降到50%。除了市场品种数量增量较大,瓜分了单个品种的市场份额原因外,同质性品种多、可替代性强,也是导致每个品种推广面积大幅下降的原因。

更令人担忧的是,去年大企业主动调减制种面积,而中小企业新增制种面积较多。同时,杂交水稻种子企业也显出了靠数量拼市场的苗头。2012年玉米制种面积同比增加6%、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增加14%。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品种 制种面积 制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