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中国种业跌入过剩危局


当前的种子市场呈现如下情况,令人担忧行业会跌入过剩危局。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生产、流通成本不断攀升;种子市场容量是刚性稳定的;随着科学种田技术水平的提升,单位用种量下降;在当前农产品价格低迷的阴影下,农户用种支出呈小幅下滑之势。其中最困扰种子市场的难题就是种子生产成本上升、而价格下滑,库存还在不断增长。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的数据,中国种业市值2011年为1000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起步较晚的种业利润较高,吸引了众多资本和企业涌入。当前种业面临通胀风险,产品过剩、价格上涨。玉米种子过剩已经到了“一年不生产也够用”的地步。

在全国1000亿元种子市值中,主要农作物种子类68.2%,蔬菜花卉类占26.8%。其中,玉米种子占38%,水稻种子占27.9%,小麦种子占21.9%,棉花种子占7.1%。从当前来看,占据市值六成以上的玉米和水稻种子市场,过剩均超过50%;而从今年企业制种计划来看,明年过剩形势将更严峻。

供应过剩导致卖种困难,由此引发出一场种业价格战,让企业不得不“断尾求生”。价格战很可能让种子市场陷入低水平竞争状态,注重研发投入的企业生存艰难。

种子销售市场不旺

当前,全国种子市场自南到北相继启动。据全国农技中心数据,今年春夏播作物种子供应充足,目前零售均价与去年基本持平,但不同品种间价格差距拉大,往年的销售高峰难以再现。

供应过剩加剧 根据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的调查统计,种子市场呈现严重过剩局面,尤其是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的“两杂”种子。

2013年杂交玉米种子总供给量21.2亿公斤,预计种植面积最多5.5亿亩,需种量不超过11.5亿公斤,预期期末库存将创10亿公斤新高。杂交水稻种子总供给量4.1亿公斤,预计种植面积维持在2.6亿亩,需种量不超过2.7亿公斤,加上不到2000万公斤的出口,预期期末库存将达1.2亿公斤的高位。与2012年相比,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种子从过剩26%、60%增长到58%和85%,尤其是玉米种子过剩形势严峻。

市场价格分化 今年各类作物种子的销售价格均出现明显分化。第一是新的优良品种、区域优势明显的品种价格坚挺。黑龙江早熟玉米“德美亚l号”种子70元(公斤价,下同),湖南两系杂交稻“两优1128”种子120元。有个别品种价格还有大幅上扬,重庆“Y两优6号”稻种120元,上涨20%,吉林早熟玉米种子“瑞兴11号”36元,上涨20%,湖北“鄂杂棉10号”270元,上涨10%。第二是高质量精选品牌品种价格基本平稳,东北地区“先玉335”每袋(8000粒)80~85元。第三是普通大路货种子价格有一定程度下降,普通包装“郑单958”14~17元,湖南普通“早杂”种子20元,下降5%~8%。第四是滞销品种价格大幅下降,吉林“哲单8号”16元,下降近50%。

销售高峰短暂 从销售进程看,严重供过于求驱动种子公司提早向销售渠道布货。但由于前几年种子销售呈现价格高开低走现象,提早购种农民多半吃亏,加上粮食收购价格偏低,农民手中余粮量大等原因,农民购种时间普遍推迟并缩短。今年初种子市场活跃程度明显低于往年,销售进度明显放慢。从销售方式看,经销商通过经纪人将种子直送农户赊销所占比例进一步增大,销售进程过缓,促使种子公司和经销商加大了直销和赊销力度。

尽管有以上诸多问题,但有关部门预

计,今年整体价格不会大降,仍与去年相比将持平或略降。原因在于:一是去年制种的土地租金、农资价格、人工工资上涨10%以上,推动种子生产成本上涨5%~10%;二是种子需求量相对稳定,农民不会因为价格低就多买;三是农民更看重品种,种子投入占生产投入的比重不大,农民一旦看好某品种,不会轻易选用替代品种;四是企业出

于保护品牌形象的战略,更倾向于通过加大批零差让利零售商、赠送农民礼品和强化售后服务等方式来促销,也不愿降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品种 制种面积 制种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