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学习,更上一层楼


□本报记者黄志坚

樊诗超是1990年毕业的大学生,但是最近他又坐进了农资导报新农村建设学院的课堂当了回学生。和很多学员一样,他认真听着老师讲解,时不时记录着课程重点,课间还乐于跟老师和各地的经销商学员们海阔天空地聊上一阵。

其实,他的公司仅有4名销售人员,但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100万元。高中毕业后,樊诗超觉得自己的文化不够斤两,第二年便函授获得了大专学历。1993年,他觉得农资市场有利好的空间,而且种子、农药比化肥在政策上管得相对宽松,所以,在镇上便开起了零售店,2000年,他把店铺挪到了县里,向经销商转型,主营种子批发。

从零售商向经销商转变,樊诗超想,市场总是变的,做经营不变的只有诚信,而诚信的核心是产品质量。选择新产品的时候,他首先会看种子厂家是否有研发基地,再看是否有制种、加工和包装车间,最后看厂家销售团队的责任心,所以,每选择一个新产品他都会到生产商的基地看看,心里有底。

种子的更新换代总是很快,通常新的产品已经被其他经销商炒得红红火火了,樊诗超却在做小范围试验示范,观察品种长势、摸索品种生育期,和农户一起总结最佳的栽培模式,第二年的时候才开始推广。稳把质量关,销售额也逐年攀升。

2005年,樊诗超又增加了肥料业务。肥料是他的新领域,拿货渠道是市级农资公司。虽然不能完全满足当地多样的种植系统,但是经营三四年后,产品逐渐得到了广大零售商和农民的认可,规模也在千吨以上。但2010年,市农资公司新增了县级农资公司,一下子割断了樊诗超的供货。面对多年经营的肥料渠道拱手让人,樊诗超心里太不是滋味了。

2011年,樊诗超与一家大肥料厂合作,成为了当地唯一合法的县级代理商,但是,不是自己的品牌,心里总有阴影,而且产品没有完全经过自己手,质量如何也只有厂家说了算。仔细盘算一番后,樊诗超准备建立自己的肥料厂,通过与当地土肥站合作推广测土配方肥。“我现在注册了安徽颖上县金谷农业服务公司,准备通过购买好的原料并根据不同的作物生产配方肥,从源头控制质量,形成符合当地各种作物的配方肥,结合种子和农药,构建农化服务体系,最后给农民的肯定是好东西。”

运营一整套的农化体系,对于这个当

年的大学生也颇感吃力,需要新的知识、思想和营销理念支撑。一直以来秉承的诚信经营只是巩固并略为扩大渠道,打铁还需自身硬,知识才是扩大经营的资本。“从《中国化工报》农用化学品周刊时我就开始订阅,一直在了解行情;而现在来你们这里上课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后悔前两年没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品种 化肥 新农村建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