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专家评说种子处理剂


    张健秋:为行业发展铺路
    清晰记得一年前,首届种子处理与病虫害防治高层研讨会上的情景,国内外企业的300多人参加了会议,观众、专家积极交流互动,行业内优秀的企业也分享成功经验,大家对这块市场有了更深的了解。
    作为以“媒体架金桥,服务产、供、销”为宗旨的农资行业权威媒体,《农资导报》多年来一直高度关注农药行业的发展,在提升行业水平的进程中,我们同样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后我们将不断挖掘媒体潜能,丰富服务手段,今年我们全新上线的中国农资导报网以及明年和商务部共同主办的中国国际农业生产资料博览会,将为国内农化企业、经销商、农民、各界读者提供更丰富、更全面、更有效的服务,为促进农资行业健康发展、为“三农”事业贡献我们的力量。

    李永平:种子处理大有可为
    在农作物植保的整个过程中,目前对地上部分的保护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对地下部分,仍然处于一个薄弱的环节。地下部分病虫害防治困难重重,需要一种新的植保方式。通过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促进种子萌发、促进苗期生长、获得壮苗的最有效方法,甚至也是防治某些病毒病的最有效方法。因此我们可以说,要得好苗,少不了药,少不了种子处理剂。同时,种子处理还可以减少作物苗期的防治,节约药剂和节省人工的同时,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了对天敌的伤害,更加有利于保护田间生态环境,种子处理剂的发展方向,今后应该主要围绕着防灾、减灾、增产、降毒、少污染这几个方向发展。

    李贤宾:登记数量翻一番
    截至目前,种子处理制剂登记产品数量共有337个,其中临时登记产品数量为12个,正式登记为326个。仅为农药产品数量的1.35%。产品结构,以混配制剂为主,而国外主要以单剂为主。
    综合分析,种子处理剂登记产品呈现如下特点:产品登记数量不多,产品剂型相对单一,产品基本为中低毒性,产品以混剂为主,登记作物范围较窄,缺少蔬菜、中药材、花卉等小宗作物,防治对象相对集中,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仅占企业总数的5%左右。
    据预计,未来2~3年,登记产品数量将会增加一倍,达700余个。登记作物范围扩大,经济作物逐渐受到重视。建议企业在蔬菜等小宗作物上取得登记,如马铃薯。发展缓释剂型,延长持效期,降低环境风险。发展生物农药种子处理剂应得到重视,调节生长作用的种子处理剂有待加强。

    吕印谱:推广中存在问题
    种子处理存在问题有七个:一是种子包衣面积所占比例不高,尤其是统一包衣面积还很小。二是拌种面积占50%左右,但问题也较多。三是种子处理药剂本身和配方还存在问题。四是拌种机械没有标准,农民、经销商随意自行拌种。五是市场销售的农药质量存在问题。六是农民对种子包衣技术认识不到位。七是政府投入力度不够。
    解决以上问题有七条途径。一是高度重视。种子包衣是预防根茎部病害和虫害最有效最经济最方便的方法,应加大推广力度。二是加大研发力度。相关单位要加大新品种、新剂型的研发力度,克服当前应用农药品种的不足,尤其是安全性差问题。三是加强不同类型包衣、拌种机械标准的制定,生产适合不同规模使用的新型种子处理机械。四是农药生产企业要加强质量管理,切实保证产品质量。五是加大种子包衣剂应用技术研究和宣传推广力度。六是出台政策鼓励扶持种子企业生产包衣种子,最好国家免费供应包衣良种。七是加强宣传,提高农民认识和种子处理的自觉性。

    袁会珠:技术风险可规避
    种子处理剂的风险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药效差,死苗严重;二是企业自吹自擂,过分夸大自己产品的性能,结果由于防治效果不理想,导致农民投诉;三是随意添加其他成分,出现药害;四是农药剂型选择不合理;五是种子萌发期对药物敏感;六是有机溶剂对种子药害严重;七是乳油、微乳剂等喷雾制剂用于种子处理存在风险;八是有效成分超量使用,出现药害。
    种子处理剂风险的规避策略有:首先剂量要准确;其次剂型配制要科学,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降低药剂有效成分进入种子和根部的速率;再次要避开种子萌发敏感期;最后就是要有正规标准来规范市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处理 水稻 马铃薯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