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市场杂音多 生意利润低


□本报记者 马彦平

随着气温逐步回升,各地农业生产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肥市也迎来了2012年的第一个小高峰。受原材料成本高企影响,今春肥价持续坚挺,且涨势强劲,加上各级经销商前期库存普遍不足,因此今春经销商经营业绩不如去年同期。但受去年年底以来部分农产品价格跳水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部分赊欠款难收回使得经销商资金短缺、不法厂家借助忽悠团扰乱市场等因素的影响,经销商经营业绩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这是记者近期对35位各级别经销商有关第一季度经营业绩调查后得出的结论。

与去年同期市场化肥价格上下波动较大相反,今春化肥价格相对稳定,基本是一路向上的趋势。这种情况下,本来经销商的生意应该是好做的,但经过本报记者的调查发现,经销商们今年春季市场的利润比去年还要差。原因何在,关键在于市场中杂音过多。杂音来自几方面:

———粮食种植利润低,一些地区农民有放弃种粮的趋势。大宗粮食产品中,河北的小麦、东北的大豆、河南等地的棉花,都存在种植面积下降的情况,而且这种趋势还有逐年加剧的迹象。这些大宗农产品种植面积下降,必然造成大宗化肥用量的减少。

———个别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造成农民种植风险加剧,从而波及到农民在种植经济作物时变数增大,稳定性减少,也影响了化肥的销售,而且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大起大落,也不利于经销商经营和推广附加值相对高一些的新型化肥产品。

———经销商资金流存在问题,从金融部门得不到贷款支持,从农民用户又不能及时回收货款。有时经销商们明明预测到行情向好,却苦于没有资金无法备货。经销商也是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体系中的基本细胞,但他们的资金流一直是短链条的自身循环,亲朋间的借款是解决资金短缺的主要渠道,金融机构会提出多种理由拒绝经销商的贷款融资要求。而政策方面也没有专门提出过对农资经销商群体以稳定信贷支持。

———假冒伪劣产品的干扰。由于国家有关部门对农资市场的持续监管,已帮助绝大多数正规经营的经销商建立起拒绝经营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理念。因此假冒伪劣产品就采取了借助非法游商下乡忽悠的形式。这其实是假冒伪劣产品被挤出正规流通市场后一种新动向。应该重视他们对现有市场的破坏性,但也应该看到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生存空间正在变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经济作物 粮食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