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产业要打品质牌


中等个子、不胖不瘦、小平头,在人群中不是很显眼,可几乎所有从他身边走过的人都和他打招呼。有时攀谈两句,有时只是点个头笑一下,不认识的人一定不会猜到,他并不是本地人。

他叫唐兴明,地地道道的重庆人,可来云南已近20年了。1994年,唐兴明初到云南,那时不在西双版纳州,而是在河口种香蕉。在有了一定的积累和经验后,2004年唐兴明又选择了种植气候条件更好的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租地一万亩种植香蕉。说起来他也算是老手了,20年的香蕉种植经验,一般的田间管理都不在话下,配肥用药也游刃有余。

不管是在河口,还是在勐腊,唐兴明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租地种植香蕉也源于对这个产业前瞻性的判断。来云南之前,唐兴明是在重庆的水果公司工作,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他看到的是香蕉未来的经济价值和产业价值。这个判断让他的双脚踏入云南后,一干就是20年。

既然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要干得和别人不一样。2006年,唐兴明为自己的香蕉注册了品牌———“明鹏”,开始对香蕉基地进行品牌化管理。记者在他的香蕉基地看到,每隔2~3行,就装有一条自动采收线;行间的滴灌系统也配备齐全;几个工人正在田间工作,但和一万亩的蕉园相比似乎人少了点。但听了唐兴明的介绍就不会这么认为了:他的万亩香蕉基地每亩的机械投入在5000元,包括自动采收线、滴灌系统等,也因此减少了四分之三的人工。自动采收线保障了香蕉在采收环节减少外伤,但为了保障香蕉的品质,他还选择高品质的化肥农药,仅肥料就年用量四五千吨,每年肥与药的投入就超过2000多万元。这样,田间的管理省时又省工,平均每两个工人就可以管理约25亩的香蕉园。

在记者问到这么大的香蕉种植量是否考虑产品加工的时候,唐兴明说:“暂时还不考虑。”农产品加工在目前也算是个不错的产业,不是没有前景,但目前“明鹏”香蕉由于它的高品质根本不愁卖,在东北黑龙江、天津及周边都有很好的销路,可以说这边还没到采收期就已经定出去了。

一个外乡人,不远千里来到云南,第一个租地、第一个搞规模化种植、第一个实施品牌化管理策略,也带动了当地的香蕉种植产业发展。也有领导找到他,想让他“收编”一些当地种植香蕉的“散户”,考虑再三,唐兴明还是拒绝了。不是不想帮扶,而是考虑产品的品质。现在搞种植的人多了,没有过硬的品质就没有更好的经济价值。“明鹏”之所以比别人的香蕉好卖,比别人的收购价格高,就是因为统一的管理,保障了香蕉的品质。如果分散管理,用肥用药都很难确保统一,就更难说品质了。

现在,“明鹏”的香蕉基地已经很成熟,唐兴明又着眼长远发展,投资2000多万在蒙自建起了600亩的现代化红提葡萄种植基地。要让“明鹏”种植的红提葡萄像他的香蕉一样,成为经济作物产业化发展的一颗响亮的明星。

记者在之后的采访中又解到,西双版纳的规模化种植香蕉也就七八年的时间,但由于这里特定的热带雨林气候条件,成为香蕉种植者投资的热土,这里的土地集中速度之快,令记者感到惊叹。也有不少从未从事过香蕉种植的投资者慕名而来。在中国大好的农业生产形势下,新农业的春风似乎率先吹到了这里,来这里的农业种植户,早已经超越了记者心中传统的农民形象。他们在农业投入上很是舍得,舍得花钱上农业设备,舍得花钱扩大基地规模,舍得用好肥料和好药,在提高农产品品质上更是不在乎成本。在这些新型的农户身上,记者看到更多的是他们对新农业的追求与热情。

本版文字/图片本报记者 翟怡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香蕉 滴灌 葡萄 化肥
上一篇 : 这里是中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