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俊生
山东是化肥大省,去年化肥总产量位列全国第一,而地处鲁东南的临沂市更是被誉为全国最大的复混肥生产基地,这里集中了诸如金正大、史丹利、施可丰等一批国内知名肥料企业。临沂肥料工业未来应该如何发展?作为政府对此有何规划?两会期间,在京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的全国人大代表、临沂市委书记张少军表示:一方面,化肥工业是重要的支农产业,政府仍将大力支持和推动化肥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化肥企业如果在一个地方过于集中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未来临沂将在保持化肥产业适度规模的基础上,鼓励优势企业积极走出去办厂。
张少军表示,作为支农产业,由于化肥产业享受了优惠电价和免增值税等诸多扶持政策,事实上在地方财政收入当中化肥工业的税收贡献并不明显,但粮食生产离不开化肥,政府对化肥产业的支持政策不会改变。他介绍,近年来,临沂的肥料企业通过不断创新和努力,肥料产量和质量都得到大幅提高,为支援农业生产作出重要贡献。他举例说,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的缓控释肥既满足了农业需要,还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深受农民欢迎。但目前缓控释肥面临着推广瓶颈,因为缓控释肥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虽然考虑肥力、效益和环保等因素,缓控释肥价格并不算高,但毕竟目前正处于推广阶段,农民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希望国家能在缓控释肥的推广方面给予一定扶持。
张少军认为,化肥产业如果过于集中在一个地方,也会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一些实际困难。对临沂而言,由于远离资源所在地,化肥生产具有大进大出的特点。一方面,大量原料如钾肥等需要从外地调运;一方面,生产出来的化肥还得向外地市场运输,对本地的交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此外,由于化肥工业属于高耗能产业,电价需要大量补贴,政府负担也很重。张少军介绍,仅电费一项,去年山东全省的补贴就高达50亿元。
基于此,张少军表示,未来临沂肥料企业一是要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开发新型肥料,将临沂打造为肥料科技创新的基地;二是要控制本地化肥总量,使临沂化肥产量保持在适度规模,同时鼓励具有资金和技术优势的企业到落后地区开办肥料企业,以节省企业运费,降低化肥成本。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2-03-23/329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