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种肥同播”推动缓控释肥普及应用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栗铁申在金正大调研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

金正大公司董事长万连步为缓控释肥推广优秀代表颁奖

山东禹城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服务现场

2012年全国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工作会议现场

□华文

导语:历史进入21世纪的今天,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也越发牢固,新时代的中国政府也给予了农业更科学更长远的规划。在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及政府工作报告中,农业科技发展摆在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并强调要把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等作为基本要求,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

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是金正大公司2011年以来大力推广的一项技术,技术的先进性体现在“良种+良肥+良法”的有效结合,加快了中国机械施肥步伐,提高了农民耕作效率。在“2012年全国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工作会议”上,“种肥同播”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焦点。

政府:缓控释肥得到有效推广,待建立专项补贴

将缓控释肥示范推广扩大到24个省,并与金正大共同启动“2012年缓控释肥‘种肥同播’万里行”活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这一举措,再次将缓控释肥推广引向深入,是对中央一号文件倡导的重点发展农业科技、促进农技农艺结合的响应和实践。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2011年示范推广结果显示,缓控释肥在作物上平均增产达15%左右,氮肥利用率提高30%,经济效益也得到显著提高,平均每亩增收达120元左右。缓控释肥在经济作物上效果更佳,与习惯施肥相比,茶叶每亩增收1309元、蜜柚每亩增收1710元;在改善作物生物学性状和品质方面,缓控释肥对解决玉米后期脱肥、小麦二次追肥、水稻早衰等问题效果显著。良好的应用效果,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决定了缓控释肥技术成为农业部主推产品,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委相继出台了鼓励缓控释肥产业发展的政策。

据了解,相对于全国整体化肥而言,缓控释肥产业规模仍然偏小,不足市场1%。山东省是缓控释肥使用大省,2011年仅占肥料市场的7%,推广任重道远。其原因相关人士分析称,农民是价格敏感群体,缓控释肥因价格较高不易被接受;农民传统的施肥习惯不容易改变;另外,部分使用缓控释肥的农民仍习惯撒施、表施、浅施,使缓控释肥效果不能充分发挥。今年两会上,代表和委员纷纷呼吁加大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对使用缓控释肥的农民设立专项补贴,提高农民使用的积极性。

农民:使用“种肥同播”,让俺轻松做农民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最终收益者也是农民,广大农民是否认可和接受“种肥同播”,决定了这项技术能否最终落地并推动农业发展,也就是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经过2011年一年的推广,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逐步被农民所认知。河南杞县农民陈发财去年第一次用上了种肥同播机,这个新机械对他的触动可不小。他说,以往使用普通肥料,先用机播耧播一遍种子,等到玉米大喇叭口期时撒施肥料,后期再追肥,一亩地需小半天时间。现在用缓控释肥“种肥同播”技术,一次性施肥,一亩地不到半小时就播完了。20亩地算下来,光省下的工时费就接近600块钱,如果再算上使用缓控释肥每亩增加的收入,陈发财20亩夏玉米比过去多收入3000多块钱。同陈发财一样,现在杞县农民都尝到了“种肥同播”的甜头,轻轻松松当上了现代农民。

安徽农民王庆富每年种麦季节都要从城里往家赶,就为赶上难得的小麦播种最好时机,搭上了来回路费不说,单是耽误的半个多月的工时,就接近3000块钱。没办法,家里都是妇女小孩,扛个肥料撒个种子的不行,这力气活、技术活还得自己来,这点让王庆富很是无奈。去年金正大和当地经销商联合推广“种肥同播”技术,王庆富家成了第一批受益者,而那年王庆富稳稳当当地在城里打工赚钱,家里7亩多小麦就早早地种了下去,而且获得了大丰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肥 施肥 种子 小麦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