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管理条例》已三次在全国大范围征求意见。海南两度试探农药专营,与国家政策不同的路线。不少业内人士担心农药专营制度的可复制性,农药经营从业者也担忧农药专营在政策上会有变数。(《农资导报》6月21日、10月11日)
国外农药冲击大
目前,很多世界排名靠前的农药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合资企业在国内农药市场所占份额正在逐年加大。这些企业的专利产品在国内的竞争力已崭露头角,诸如福戈、康宽、稻腾等代表产品,在国内的销量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而其他农化巨头的高端主流产品,也在国内市场占据着主导低位,这些都使国内传统农药品种市场和利润受到排挤。
国外公司的进入,可以推动国内一些中间体和制剂企业生产技术提高。在合作运营过程中,国内企业学到了一些管理经验、产品开发手段和营销方法。但是,在新产品、利润和市场占有率等诸多方面,国内企业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国外企业新产品价格普遍较高、投放市场的速度占上风,国内企业产品基本都在低价位运行,产品的整体竞争力薄弱,所占市场份额远不及外国公司。
国内企业应学习外企的成长经验,通过兼并重组或联合开发等方式,加强技术和研发投入,增加专利品种的拥有率,不断完善相关产业链,在技术服务上加大力度,提供全套防治方案,才能提高产品竞争力,推进企业长远发展。(《农资导报》7月19日、8月16日)
种子处理备受关注
2011年9月28日,农业部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全国小麦秋播药剂拌种现场会。会议指出,今年小麦秋播药剂拌种比例稳定在80%以上,力争达到2.7亿亩。西南、西北、汉水流域麦区秋冬季苗期全面落实小麦条锈病防控措施,防治处置率力争达到100%;长江中下游、黄淮海麦区小麦白粉病、纹枯病、蚜虫等重大病虫防治面积达到85%以上。
种子处理业务已得到农药企业的关注。2011年11月22日,由《农资导报》和27届中国植保“双交会”联合主办的“种子处理与病虫害防治高层研讨会”参会人数超出预期的两倍多,很多参会人员宁愿站着来学习和探讨这个新的业务增长点。
国内种子处理市场发展空间很大。据了解,种子处理剂占植保产品销售额的比例,美国为20%,欧洲为15%,中国仅为5%。
在种子处理剂业务上,拜耳
作物科学和先正达等公司每年都保持着快速增长。国内农化企业这项业务的竞争力明显不足。中国种衣剂市场销售额和企业所占比重小,这与中国的农业大国低位不相匹配,迫切需要国内企业推陈出新,占领市场。(《农资导报》11月25日、11月29日、12月9日等)
化学农药用量减少
2011上半年,国内遭遇低温、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全国病虫草害发生较轻。南方地区遭遇旱涝急转,稻纹枯病总体中等偏重发生,水稻螟虫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在玉米病虫害方面,黑龙江产区偏重发生,程度与2010年同期持平,其他地区中等或偏轻发生。
此外,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展迅速,达到1.3万个,避免了一家一户乱打药、多次打药现象,用药次数大大减少,防治成本降低,农药用量节约15%左右。
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推广迅速,涉及全国30多个省、50多个作物,近5年累计示范600多万亩次,辐射1亿多亩,减少用药0.6万吨。
以上因素导致2011化学农药用量减少,农药市场呈现出销售不畅状态,连续遭遇“小年”。到“十二五”末,预计化学农药用量将减少20%。但面对高毒农药替代,高效环保、安全低毒农药以及生物农药将迎来新的机遇。(《农资导报》6月21日、9月27日)
百草枯或被禁限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2-01-06/299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