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1月份中国农药总产量
据全国农技中心预计,2012年全国农药需求总量为31.36万吨(折百),增幅为2.48%。
种子处理剂市场未来将保持12%的增长速度,成为农药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刚刚过去的2011年,农药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取得了进步、经历了考验,一年中发生的一些大事件影响着行业发展。我们在这里把一年中发生的十件大事加以回顾,不但把这些事件记入发展档案,还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坐标。
企业利润告急
2011年年初,北方地区冻害、南方部分地区持续干旱,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提高、环保压力加大、受节能减排影响等,农药企业利润严重下滑。虽然产品价格略有上升,仍不及其他各方面上涨的幅度,企业利润水平非常低,有些产品利润率甚至不到2%,农药企业经营陷入窘境。
由于石油、矿产品等基础原料价格不断上涨,带动甲苯、甘氨酸、黄磷、硫磺等生产原材料大幅涨价,加上“电荒”、人力成本上浮等影响,农药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特别是含硫、磷的农药制剂产品。据了解,从2011年初开始,大宗常规农药品种如草甘膦原药、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毒死蜱原药报价上涨10%~20%。据统计,大宗常规农药品种80%左右价格上扬。
与国外农化巨头相比,国内农药企业主要在产品创新和工艺流程上存在差距,行业竞争力偏弱。农药企业需要与各方面加强合作,结合产品市场调研,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剂型,还需对已有设备、工艺和流程进行技术改造和优化,降低生产成本。(《农资导报》8月5日)
生长调节剂风波
2011年,“爆炸西瓜”、“避孕药黄瓜”等事件频繁发生并被报道,人们对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否安全提出诸多质疑。事后调查发现,这些事件是由作物种植环境、作物种类和膨大剂等施用不当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将这些不良事件简单地归结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显然有些偏颇。
多位业内专家均表示,只要科学规范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加强肥水管理,并合理控制单位面积产量,不仅不会影响水果风味品质,还能改善水果外观品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国使用时间较晚,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已被广泛应用。就安全性而言,专家表示,其风险比食盐还低。只要能科学规范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仅安全无害,而且是农作物稳产高产的重要保证、农产品优质高效的重要手段。
2011年9月份成立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专业委员会,相关管理部门在源头上加强了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监管。而已提交审议的《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草案三次审议稿)》规定,农产品生产者不得超范围、超剂量使用生长调节剂,否则将被处罚,这些措施都将有利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正确使用。(《农资导报》5月24日、6月21日、9月27日)
海南农药专营
2011年12月22日,海南省农业厅、工商局联合发布《关于延长过渡期农药经营许可管理事项的通知》,过渡时间由2011年12月31日延长至2012年6月30日。《海南省农药批发零售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试行)》颁布,农药经营准入门槛将提高。到2013年,海南省仅设2~3家农药批发企业,零售企业也将锐减到205家左右。根据试行办法要求,海南近九成农药经销店将被淘汰。
这项措施出台后,在行业内引发了热议。有人认为,这个办法可以从源头上管好农药,有效避免高毒农药和假农药在市场上流通,有利于食品安全;还可以提高农药经营人员素质,避免经营店面过多等问题。也有人认为,新措施会导致行业垄断,给农民买药带来不便,经销商数量过少,难以保障技术服务,还存在上万从业人员难以安置等问题。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2-01-06/299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