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忽悠团”猖獗谁之痛?谁之过?


众多的迹象显示,“忽悠团”已由个案上升为农资领域的“忽悠团现象”,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各地政府和经销商警惕的坏苗头。两年多前现身于河南的“忽悠团”有愈演愈烈且向周边省份蔓延的趋势。在记者调查的多个个案中,我们发现,“忽悠团”出售的产品普遍存在几个特点,总结起来至少有三:一是宣传上竭尽夸张之能事;二是包装标签上瞒天过海;三是均以高科技的面目示人。无论是河南、河北、山东、湖北还是安徽,在“忽悠团”的吹嘘之下,一种产品居然兼具缓释、保水、不怕晒、不怕雨,集诸多功能于一身,甚至还吹出了施用他们产品之后农作物不用打农药、能经六级大风的“国际牛皮”。

忽悠团之“得”,也正是遵章守纪的合法经销商之“失”,循着这样的视角,我们才能号准“忽悠团”的脉,找准突破的着力点。

谁之痛?

———“忽悠团”猖獗彰显地方保护之痛。纵观近期发生在各省的案例,相当比例的涉嫌企业均属当地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地方。“忽悠团”的底气源自哪里?在这里我们依稀能找到些许答案。假劣肥料能够摇身一变为高科技产品,“忽悠团”敢明目张胆地造势宣传,不得不让我们产生“保护伞”之类的联想。近日兰考肥料管理部门一干部在打击“忽悠团”过程中的遭遇,个中因由颇值深思。

———“忽悠团”猖獗彰显市场监管之痛。平心而论,“忽悠团”的销售模式确实对职能部门的监管提出了新课题,但近来的情形告诉我们,在农资市场监管上,更多的不是能不能监管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监管的问题。事实胜于雄辩。就笔者所知,很多地方的“忽悠团”其实就是打着当地农业局或其他部门的口号而去的,市场监管之现状由此可见一斑。

———“忽悠团”猖獗彰显农化服务之痛。作为外乡人的“忽悠团”能在当地呼风唤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博得农户信任,以高价向农民出售肥料,这件事情可能令很多本地经销商忿忿不平。直抵终端、科技下乡、服务农户,这些噱头给“忽悠团”披上了一件厚厚的马甲,认清他们的本质、戳穿这层马甲殊非易事。目前的现状是农化服务、农技宣传滞后,企业没有精力做,经销商没有能力做,留下了一大块农化服务的空白,而这个盲区正好被“精明”的“忽悠团”所利用。

谁之过?

在面对很多地区执法者的调研时,“忽悠团”给出的最合理解释是:他们是生产企业实行扁平化销售。应当指出,包括农资直销在内的扁平化营销是大势所趋,为政府和业界所期待和乐见,无可厚非。问题是,“忽悠团”打着减少中间环节、惠农支农的口号,而行欺诈蒙骗之实,这不是扁平化营销,而是不折不扣的忽悠。

———市场监管者和销售商如何帮助农民认清“忽悠团”的实质,是其必须承担的责任。对于监管者来说,尽管他们有上述堂皇理由,但如果认真对照市场经营管理条例逐一核查,还是可以区分企业的扁平化销售与“忽悠团”的区别,更何况产品是实实在在摆在那里,价格究竟是否偏高、质量是否存在问题,都是可查可管的。

———对于经销商来说,违规经营活动在其身边出没,往小说是抢了经销商的生意,往大说是乱了市场秩序,对于经销商来说在一个乱了阵营的市场中做生意太难了。为了自我保护,合法经销商也应该主动站出来,帮助农民认清“忽悠团”的实质。

———对于那些正在或打算借助“忽悠团”卖肥料的正规企业来说,可能一时的忽悠有助于产品销售,甚至可以比正规合法渠道多挣一两个点的利润,但要想清楚,对于企业,稳定的销售渠道比一时的小小利润更重要,产品是要长久销售,靠时东时西的忽悠销售产品获取利润,只能是饮鸩止渴、后患无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营销 牛皮 总结 招商引资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