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攻克化工难题的“奇才”


□本报记者郑红艳

欣慰的结果

采访手记: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农科院及石河子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石河子地区进行了大田应用试验,结果为:在同肥条件下,碧晶N+试验田小麦增产8%~13%,棉花增产4%~5%,番茄增产13%~19%;等产量施肥情况下,取得了节省氮肥30%的好效果。扣除碧晶N+的添加成本后平均每亩可令农民分别增收70元、265元和68元,投入产出比分别达到了5倍、7.5倍和2.5倍。

2010年,研究团队又增添了玉米、旱稻、大枣、线椒、葡萄、甜菜、草莓等,试验面积达2500亩以上,实验区域遍布新疆南北疆共六个师和中粮屯河、新疆天业、新赛股份、中葡酒业等疆内种植龙头企业,而且还在浙江、河北、山东、黑龙江等国内主要农业种植省份都建设了碧晶N+试验田,总面积接近3000亩,其中小麦已收割,增产10%以上,番茄增产20%以上,棉花根据测产增产5%~15%。

“我们戴总是个奇才,他打破了外国公司对吡啶氯化技术的长期垄断,开发出‘碧晶N+’低温、常压液相合成技术,一举攻克了这道化工难题。”这是浙江奥复托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上海碧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今巍向记者介绍戴锋时说的一番话。在一次会议上,记者有幸见到了这位“化工奇才”,他谦和、淳朴、敦厚。

突出的成就

碧晶N+是什么?据戴锋介绍,碧晶N+是国际上农化科研领域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氮肥添加剂,在土壤中少量应用就可以强烈地抑制土壤硝化细菌的活性,延缓氮肥从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速度,从源头上控制住了氮肥流失的途径,并在土壤中更长久地形成“铵-硝”混合的氮营养供应形态,大幅度提高作物吸收氮肥的效率,增加作物产量。早在1974年,美国陶氏化学就推出了同类型产品的研究。陶氏公司的同类产品在澳洲农田30多年的实际应用证明,平均可令作物增产7%、提高土壤无机氮含量28%、减少氮肥淋溶流失16%,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50%以上。

直至目前,美国陶氏该产品仅能供应美国西部和南部市场。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日本、以色列、德国等大型科研机构也已研究几十年无法成功,主要工艺上有很多环节难以突破。然而戴锋只用了两年时间,于2004年7月就攻克了技术难关。此项技术的发明,使很难合成的一些化合物变得容易简单,也为日后的碧晶N+关键技术的突破奠定了技术基础。

据了解,戴锋的此项技术发明引起了外国一家公司的高度关注,该公司多次派高管与戴锋谈判沟通进一步技术合作的可能性,被拒绝。

研发的历程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戴锋也是一样。他回忆起研发过程,感慨地说:“有艰辛,有曲折,有惶恐,更有惊喜!”

那寻寻觅觅的800多个日夜是怎么过来的?个中甘苦,也许只有他最清楚。为了避开已有的技术壁垒,找到更好的生产办法,戴锋把自己完全沉浸在实验中。

“那段时间,常常睡着睡着突然间想到一种新的合成方式,我马上披衣下床,跑到实验室开始工作。有好几个工艺环节都是在梦中找到的。有时为了试验,连续几天几夜不回家也是常有的事,妻子为此都有意见了。”戴锋笑着说。

“为了提神和缓解压力,我们戴总当时曾经一天抽烟达到4盒。”赵今巍说。

“也有很多次,我觉得自己实在进行不下去了。科研不同于别的,有很多科研工作者耗尽一生的精力无

功而返是常有的。不仅搭进了时间,还耗费了很多金钱。所以我也想过放弃,怕自己到头来一无所成。”戴锋说,“支持我一直坚持走下来的是我们公司的董事长沈幼生,每当我要打退堂鼓的时候,他都对我说,‘你只管放心搞科研,不要考虑钱的事,就算不成,大不了1000多万打了水漂,咱输得起。但是成了,带来的可不是这一星半点,我们中国所有的农民乃至社会都将受益于此。’科研基于强大的后盾,如果没有他,我不可能研发成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氮肥 铵态氮 产业化 连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